...刺法名。九刺之一。《灵枢·官针》:“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即人体一侧有病而选取对侧经穴治疗的刺法。《素问·缪刺论》指出巨刺用于“邪客于经”的病痛,并“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本法与缪刺二者均于痛处对侧取穴,但刺巨刺刺经,缪刺刺络。参见缪...
...刺法名。①指针刺分浅、中、深三层的刺法。即先刺至浅层,再较深的刺入,最后刺入更深的部位,以达到泻实补虚的目的。《灵枢·官针》:“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始浅刺之,以逐邪气而来自血气;后深刺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极深刺之,以下谷气。”②即齐刺...
...刺法名。《灵枢·经筋》:“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劫为快之意,指于痛处取穴,用火针速刺即出的刺法。...
...刺法名。十二刺之一。指治疗游走性疼痛一类病证的针刺方法。其法直刺痛处,并予留针,再按到痛处后拔前针再刺。报作复,刺而复刺,故名报刺。《灵枢·官针》:“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经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
...刺法名。五刺之一。《灵枢·官针》:“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即浅刺及皮,迅速出针的针刺方法,以其所刺极浅,如常法之半,故名半刺。与九刺中的毛刺相仿。近代应用的皮肤针即由此发展而来。...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
...将针直入直出,对准病灶部多次针刺、浅刺使其出血为度。赞,佐助;这种刺法有助于痈肿的消散,故名赞刺。主要用于治疗痈肿、外伤瘀血、皮下血肿、皮肤病等。...
...刺法名。十二刺之一。又称三刺。《灵枢·官针》:“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指治疗痹症,寒邪稽留范围较小而又较深的针刺方法。其法当病处直下一针,左右两旁各下一针,三针齐下,故名齐刺,或三刺。...
...五种针式图(图)平半寸.长一寸六分.头大末锐.病在皮肤刺热者用此.今名箭头针是也.其两三隅长一寸六分.发痼疾.刺大者用此.今之所谓三棱针是也.一名破皮针.末如剑锋.广二寸.长四寸.破皮.痈肿出脓.今名剑针是也.法象毫.尖如蚊虫喙.长三寸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