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学中的脉象的图解,根据脉学发展应该在较早的时期就出现了,不过据目前的史料和资料,只能上溯到晋代,亦就是《脉经》。 我国文字出于图画,到文字正式独立以后(最晚是殷商时代)图域仍在学术文化上起着实际的作用,所以自古就有“左图右史”之说,...
...短脉,不及本位(《脉诀》)。应指而回,不能满部(《脉经》)。戴同父云:短脉只见尺寸,若关中见短,上不通寸,下不通尺,是阴阳绝脉,必死矣。故关不诊短。黎居士云:长短未有定体,诸脉举按之,附过于本位者为长,不及本位者为短。长脉属肝宜于春。短脉...
...;右尺之脉,浮候大肠,沉亦候肾。此遵《内经》分发三部诊脉法也。伪诀以大肠、小肠配寸,三焦、命门配尺,包络竟置不问,悉属不经。滑寿以左尺候小肠、膀胱,右尺候大肠。千古只眼也,当从之。分发脏腑脉图(图)浮沉脉歌浮沉从肉上下行,皮浮属肺血心经,筋...
...切脉捷诀(人之鼻气一出一入为息,切脉时数之,即能辨脉)脉浮轻按可得,浮而旺大为洪,洪而有力为实,浮大迟软为虚,虚大散漫为散,浮大而软为芤。直硬为弦,浮而弦芤为革。小软如丝为细,浮细为软,细软如无为微。沉脉重按始得,沉而弦硬为牢,沉至着骨为...
...滑亦同名。”这种沉细而滑的脉发生在临产之前,可能是由于临产初期、气血尚未大动之初的脉象,所以元·朱丹溪日:“离经六至(至字,疑浮字之误),沉细而滑,阵痛连腰,胎即时娩。” 4、中冲脉异常搏动中冲,穴名。心包络之经穴位,在中指之末。由于包络乃心...
...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的脉学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
...里(微、沉、缓、涩、迟、伏、濡、弱)、九道(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之名目。由于易于讲习,流传甚广,影响较大。并由此而派生出不少的脉学著作。如本书后经明·熊宗立加注,改名《勿听子俗解脉诀》,张世贤在本书基础上撰成《图注脉诀》(...
...而长脉应肝,肝属木而生火,如上诸证,莫非东方炽甚,助南离之焰,为中州之仇,须以平木为急耳。按《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肝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肝脉来盈实而滑,如循长竿,曰肝病。”故知长而和缓,即合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长而硬...
...肝软井弦本没邪.经云.脉来软弱招招.如揭长竿末梢.曰肝平.故云没邪也.紧因筋急有些些.紧为寒.肝主筋.寒则筋挛.故紧因筋急有些些也.细看浮大更兼实.赤痛昏昏似物遮.浮为风实.大为火.风火相煽.上为目疾.溢关过寸口相应.目眩头重与筋疼.肝脉...
...取义上的区别,故尔一种方法不但有部位的含义亦代表一种诊脉方法。因此,结合部位有十二经诊法、三部九候诊法等等。分述如下: 1、十二经诊法:即各取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级脉中一处浮露或较为浮露的具有代表意义 或便于诊察的动脉,以诊察动脉(脉气)的方法...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