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三拗汤。外寒内火,咳嗽微喘者,用麻杏石甘汤。外感风寒,内有寒饮,胸满喘嗽者,宜小青龙汤,兼烦热者加生石膏。 临床辨治有内伤基础的四时感冒,姜良铎认为应注重以下几方面:一是处理好祛表邪与调内伤的辨证关系,扶正与祛邪并用,应针对不同的内伤基础和...
...□ 戴天木 湖北中医药大学 ●风湿病的形成虽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但正气不足起决定作用。 ●微汗祛邪是治外湿之大法;利尿除湿是治内湿的大法;温经通阳法能温化寒湿,宣通阳气,既适合外湿,又适合内湿。 ●《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具有散敛结合...
...,有助于抓住贯穿于整个疾病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 三辨证: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华。辨体质是辨病、辨证的基础,辨病是与辨证紧密联系的环节,辨证是决定选方用药的关键。把这种辨证方法称为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的辨证模式。以其重视体质,...
...夫疮候多端,欲辨浅深,直须得法。若不素知方论,而妄生穿凿者,如大匠舍其绳墨,度量,安能中于规矩哉?尝闻古人有言曰∶多则惑,少则得。简而论之,则疮疽概举有三种∶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又曰∶凡疗疮...
...小儿之十指俱冷,以三指按额俱热,身壮热,面赤而淡,不动必掣,此伤寒之症也.表散法∶开天门,分阴阳,推三关,体浓则大发其汗,揉太阳并外劳宫,运八卦推艮入坎,症轻推之自愈,重则用元宵火定之.体弱随发汗随止,女反是治,用芎苏饮服之.有寒极似热者...
...急性黄疸性肝炎,属中医“黄疸”中的“阳黄”、“急黄”范畴,是由于患者素体中阳偏盛,感受湿浊之邪后湿从热化,或直接感受湿热疫毒之邪,导致湿热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液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
...陈氏外治十法,并结合笔者学习应用的临床体会加以评述。切开法本法是运用手术器械,对已成熟之脓肿,进行切开手术,使脓液排出,从而达到毒随脓泄,肿消痛止。神灯火照法本法是通过火照,使药气入内,火助药力,促使疮痈郁滞之气血得温而肿消瘀散。药筒拔法...
...泄火,而兼养阴;治实散,重在养阴,而兼理气;治虚洪,补血益气,而剂取轻清;治散脉,益气补血,而剂取温润重浊,收摄滋填矣。此四脉者,其辨只在阴阳虚实、偏轻偏重、一微一甚之间。...
...癃闭之治肺法 治肺法,也即“提壶揭盖”法、“下病上取法”。狭义的“提壶揭盖”法乃指用薄荷宣肺开窍,6剂后小便稍利,但感排尿乏力,仍需配合导尿。乃在前方外另加生脉散,使肺气充而水道通,药后小便通畅,无需导尿[8]。此案先已用宣肺之药而无效,...
...药枕法是将一定的药物装入布袋内作枕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药枕法最初流传于民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药枕处方,清代陆锦燧辑的《鲆溪外治方选》也记述了用桑叶、菊花作药枕治疗头风。吴尚先搜集、总结民间外治经验,在他编著的《理瀹骈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