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垣《内外伤辨》甚详,世之病此者为多。但有挟痰者,有挟外邪者,有热郁者,皆以补元气为主,看所挟而兼用药。如挟痰者,则以补中益气汤加半夏、竹沥,仍少姜汁传送。凡内伤发斑,因胃气虚甚,是火游行于外,亦痰热所致。火则补而降之,痰热微汗以散之,...
...弦无力。自始病至此已四十日矣,屡次延医服药无效。诊断 此证乃薄受外感,并非难治之证。因治疗失宜,已逾月而外表未解,内热自不能清。病则懒食,又兼热久耗阴,遂由外感之实热,酿成内伤之虚热,二热相并,则愈难治矣。斯当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以解表...
...《内经·刺热论》专论赤色所见部位,以决五脏吉凶,已录入面部首篇。又热病顺逆色证,已录入形部顺逆篇,兹不复赘,以省繁文。天地不外燥湿,病亦不外燥湿,色亦不外燥湿。燥属天气,色多有光而浮;湿属地气,色多有体而晦。(光体义见前察色真诀篇。)风燥...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喉痧证。病因 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证候 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喉中疼闷似加剧,周身又复出疹,遂延愚为延医。其肌肤甚热,...
...因此,痰证的临床表现颇多,故有“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之说。 外感病因辨证/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均可产生痰证。前人认为痰属阳,饮属阴,痰因于热,饮因于湿,在痰的方面,又有五痰之名,如风痰属肝,寒痰属肾,热痰属心,湿痰属脾,燥痰属肺,...
...温病兼呕吐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杨姓媪,年过五旬,于季春得温病兼呕吐。 【病因】 家庭勃溪,激动肝胆之火,继因汗出受风,遂得此证。 【证候】 表里壮热,呕吐甚剧,不能服药,少进饮食亦皆吐出。舌苔白浓,中心微黄。大便三日未行。其脉左部弦长...
...情志内伤也可以称作七情内伤,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属精神致病因素,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七情本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但是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精神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生理活动的耐受程度,使人体气机紊乱,阴阳气血...
...丹溪曰∶肠风独在胃与大肠出。兼风者宜苍术、秦艽、芍药、香附之类。肠风者,邪气外入,随感随见,所以色清,脏毒者蕴积毒久而始见,所以色浊。治肠风以散风行湿,治脏毒以清热凉血,又要看其虚实新久,新者实者降之泻之,虚者久者升之补之。血之在身,有...
...[总诀]小儿外证求太阳,三字方中明训彰。究与大人同治法,不须科别擅偏长。小儿发热,兼见恶寒头痛者,太阳经伤寒也。宜人参败毒散。人参(二钱) 羌活(二钱) 独活(二钱) 柴胡(二钱) 前胡(三钱) 川芎(一钱) 桔梗(三钱) 云苓(三钱) ...
...步,恒当行走之时委坐于地,其周身偶有灼热之时,其脉左部弦细,右部虚濡,且至数兼迟。 【诊断】 此证之吐而且泻及偶痿废不能行步,皆慢脾风朕兆也。况其周身偶或灼热,而脉转弦细虚濡,至数且迟,此显系内有真寒外有假热之象。宜治以大剂温补脾胃之药,俾...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