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阳经也。阳跷者,谓足太阳经之别脉也,起于足太阳膀胱经,足外踝下五分陷中申脉穴也。从申脉绕后跟骨下,仆参穴也。从仆参穴又前斜足外踝上三寸,附阳穴也。又与足少阳会于季胁软骨端下八寸三分,居 穴也。又与手阳明会于膊骨头肩端上,肩 穴也。从肩 穴...
...大杼。气穴论注曰∶督脉别络,手足太阳三脉之会。刺三分,留七呼,灸五壮、七壮。一曰禁灸,非有大急不可灸也。主治伤寒汗不出,腰脊项背强痛不得卧,喉痹烦满, 疟头痛咳嗽,身热目眩,癫疾筋挛螈 ,膝痛不可屈伸。几刺疟疾脉满大者,刺此并 穴出血,随人...
...医术.出苑.逢一妊妇.太子诊曰∶女.令徐文伯诊.曰∶一男一女.针之.泻三阴交.补合谷.应针而落.果如文伯言.故妊娠不可刺.千云、内踝上八寸骨下.(又云∶内踝上三寸.)漏谷二穴.亦名太阴络.在内踝上六寸骨下陷中.针三分.明下云、灸三壮.地机二...
...神经后支外侧支。 【主治疾病】 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大椎穴治咳嗽、气喘;配合谷穴治伤风咳嗽。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阳经与督脉交会穴。 风门穴 手足太阳之会。 【别名...
...井者如水之出也;所流为荥,荥者如水之流也;所注为俞,俞者如水之注也;所行为经,经者如水之行也;所入为合,合者如水之会也;原者如水之源也。夫春针荥者,取络脉在分肉间,刺之浅者也;夏针俞者,取孙络在肌肉皮肤之上也;秋针合者,亦取络脉在分肉间,故...
...承泣,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鼷穴、面髎、溪穴。属足阳明胃经。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动眼神经下支,面神经肌支,眶下动、静脉分支及眼动、静脉分支。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
...即两条或两条以上经脉相互交会的部位。由于经脉的循行方向并不完全是直线的,而是曲折交错的,所以往往出现经脉交叉或相互邻接的情况,这种交叉和邻接的部位,这就是会穴。全身的会穴根据书籍记载统计约有一百多个。这些会穴因同时有多数经脉分布,所以可兼...
...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器聚会的地方。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针刺的要领,是出针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痈肿,应刺...
...左右斜刺四针,以治疗寒热的疾患。若病邪深入专攻内脏,当刺五脏的募穴;邪气进迫五脏,当刺背部的五脏俞穴,邪气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为背俞是脏器聚会的地方。待腹中寒热消除之后,针刺就可以停止。针刺的要领,是出针使其稍微出一点血。 治疗痈肿,应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