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伤寒论疏钞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又名《伤寒金鎞疏钞》。十五卷。明·卢之颐撰。作者根据《内经》理论阐解《伤寒论》,全书依次为辨六经脉证,辨诸可、诸不可、辨痉湿暍、霍乱、阴阳易、劳复,以及辨脉法、平脉法、伤寒序例。作者自视甚高,除正面论述外,还力图将《伤寒论》注...

http://qihuangzhishu.com/196/735.htm

《汉方简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方著作。王邈达撰。作者将《伤寒论》113方基本上按《尚论篇》的篇次,对各方的方义、配伍应用、加减法、药物的作用等分别作简要的阐析。作者根据张仲景“因病立方”的原则,病、方兼。其病部分本于《伤寒尚论辨似》,释方部分取法《本经疏证》,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48.htm

《汉方简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方著作。王邈达撰。作者将《伤寒论》113方基本上按《尚论篇》的篇次,对各方的方义、配伍应用、加减法、药物的作用等分别作简要的阐析。作者根据张仲景“因病立方”的原则,病、方兼。其病部分本于《伤寒尚论辨似》,释方部分取法《本经疏证》,书...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923.htm

《伤寒类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42.htm

《伤寒类方》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不分卷。徐大椿编。书成于1759年。徐氏研究《伤寒论》不以六经分类,他认为:“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遂将《伤寒论》中113方分为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柴胡汤、栀子汤、承气汤、泻心汤、白虎汤、五苓散、四逆汤、理中汤及...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450.htm

第一回 西王母瑶池宴蟠桃 性真石桥戏明珠_《九云记》

...真。 其余一切仙官仙吏,海岛洞府歇仙,斗牛宫二十八宿,总不得与。是以岁星东方朔,每至窃食。此一度碧桃,繁盛倍于从前,凡散仙列宿,亦多邀请,为万劫以来第一盛会了。这日,佛祖、仙真、星官,次第咸集,惟上帝后至。遥见鸾驾雍容,御的是绿琼辇,张的...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3055.html

卷第一 辨脉法第一_《伤寒论

...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府,迟为在藏。假令脉迟,此为在藏也。 趺阳脉浮而涩,少阴脉如经也,其病在脾,法当下利。何以知之?若脉浮大者,气实血虚也。趺阳脉浮而涩,故知脾气不足,胃气虚也。以少阴脉弦而浮(一作沉),才见此为调脉,故称如...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195.html

伤寒论》中的“自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过程,即“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如《伤寒论》第58条所说:“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亦即“阴阳自和”是“必自愈”的内在动力,是人体经过漫长进化所具有的自愈功能。 我们要重视机体的这种自愈...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9245.html

秘演诗集序译文及注释_【古诗文大全】

...人虽老了可是志气尚在。在他临行之时,我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借此称道他的壮年并为他的衰老而悲哀。注释 :佛教。这里指佛教徒,即僧人,俗称和尚。秘演,人名。 ②京师:北宋都城汴京,河南开封。 ③国家:指当时的朝廷。臣一:臣服,统一。四海:...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fanyi/4578.html

《百大名家合注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六卷。吴考(般^木)编纂。刊于1924年。编者认为《伤寒论》注本虽多,各家也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但“以辞害义,依样葫芦,亦复不少”(见自序)。遂广采百家注文颇具一得之见者选择《伤寒论》各篇。非但能折衷各家,而且能发皇古义。在编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254.htm

共找到757,44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