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分水、中守。属任脉,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布有第八、九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腹痛,肠鸣泄泻,水肿,蛊胀,以及肾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
...经络系统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 一、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故曰:“支而横出者为络。”络脉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相贯,遍布全身,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联络网,通过有规律的循行和...
...两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黄脂包裹,各有带二条,上条系于心,下条趋脊下大骨,在脊骨之端,如半手许;中有两穴,是肾带经过处,上行脊髓至脑中,连于髓海。足少阴肾脏图(图)肾经循行经文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趋足心之涌泉穴,出于然谷之下,循...
...任脉穴歌任脉中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阴交、神关、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紫宫、华盖运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会阴(一名屏翳) 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
...曲骨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回骨。属任脉。任脉、足厥阴之会。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腹壁下动脉及闭孔动脉的分支。主治小腹疼痛,月经不调,带下,遗精,阳萎,疝气,遗尿,尿闭等。直刺...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天池、悬浆、垂浆。属任脉。手、足阳明,督脉,任脉之会。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布有面神经分支和下唇动、静脉的分支。主治口眼斜,面肿,龈肿,齿痛,流涎,癫狂,及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等。斜刺0.2-0.3...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针灸学著作。四卷。清·陈惠畴撰。刊于1878年。卷一总论人体内景、周身骨度及经脉循行要穴等;卷二-三为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经穴的部位名称和主病、图像及歌诀;卷四论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及诸部经络循行发明,对于全身各部的经络分布考证较详。书中的...
...①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该经脉发生病变,...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指冲脉、任脉、督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阳蹻脉八条经脉。因其循行部位与同内脏的关系均有别于十二经脉,故曰“奇经”。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调节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