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饮食与食疗养生_【中医宝典】

...有益,而可却病卫生;不合则于人脏腑有损,而即增病促死。”…… 随着饮食养生知识普及,人们膳食营养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不仅对怎样吃感兴趣,而且对吃什么更健康甚至可预防和治疗疾病尤为关注,食疗养生让人们既可饮食中得到保健医疗效果,又能在医疗...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183.html

养生主论-养生余录(上)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祸福之门。故嵇康孙登三年,登未尝出一言。康欲辞去,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在乎识真,所以保其年。今子才多识寡,乎免于今之世矣。子无求乎!康...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15-2.html

养生主要方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摄养 顺时摄养,是指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规律,精神、起居、饮食、运动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摄养生方法。顺时摄养基本要求为春季宜疏肝凉宣,夏季宜泻心补气,长夏宜健脾燥湿,秋季宜润肺温补,冬季宜温肾填精。明·高濂《遵生八笺》汇集历代养生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56.html

《内经》论顺应生长规律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逆乱。正如《吕氏春秋》所云:“年寿得长者,非短而缓之也,毕其数也。毕数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喜、大恐、大忧、大怒、大衰,者损神则生害矣。”老年人还应该尽可能排除个人私欲杂念,应心胸宽广、乐观豁达、从容冷静地处理各种矛盾,从而保持家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2.html

《内经》论精神情志养生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指导人们具体生活方式上来调摄精神,即“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上古时代会养生人,心态平和,有吃无论粗细都觉得很可口,有衣服穿无论美丑都觉得很合身,各种风俗习惯都让人舒坦,这样以来,大家没有人在乎地位高低...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01.html

《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养生概念 第二节 中医养生性质和特点 第三节 中医养生地位和任务 第四节 学习方法和要求 第二章 中医养生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上古时期 第二节 先秦时期 第三节 汉唐时期 第四节 宋元时期 第节 ...

http://qihuangzhishu.com/152/index.htm

动静互涵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突出说明了以静养生思想更符合人体生命内在规律。以动静来划分我国古代养生学派,老庄学派强调静以养生,重在养神;以《吕氏春秋》为代表一派,主张动以养生,重在养形。他们各自不同侧面,对古代养生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养生方法上虽然各...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4-8.html

《黄帝内经》中饮食养生法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咸是饮食水谷种滋味,《内经》称之为五味,对人体脏腑具有补益作用,是维持生命活动物质基础,《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天食人以气,地食人以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这里指出,五味可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6.html

中医养生“春捂秋冻”不科学_【中医宝典】

...误解,因为“无寒即已”就是不能冻。 其实,古医书中早已指明老人、体弱者正确四季养生方法。《黄帝内经》中明确指出,“故阴阳四时(季)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之则苛疾不起”;所以,“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450.html

诸子百家养生各有侧重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产生著名学派就有“九流十派”之多,因而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中医养生学也相应兴起。 自古以来,养生之道素为百姓所重视。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我国学术界产生著名学派就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226.html

共找到966,0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