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目的意义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传播媒介物上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发生。其目的:(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3)同时也保护...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76.htm

疫情报告和公布_《传染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

...第二十一条 任何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都应当及时向附近医疗保健机构或者防疫机构报告。执行职务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发现甲类、乙类和监测区域内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行政部门规定时限向...

http://qihuangzhishu.com/966/484.htm

感染途径_《基因诊断性传播疾病》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

...休克《病理生理学》 感冒头痛《中医词典》 感染性休克《传染病》 感冒嗽喘《卫生易简方》 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传染病》 目录 生殖器疱疹 病因学 基因结构 流行病学 免疫学 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护理 ...

http://qihuangzhishu.com/994/102.htm

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利用切脉诊治疾病,是中国诊断学中的一项独特方法。我国人民很早便发现了人体血液循环道理,并且发现通过切脉可以观察内脏器官病变,有关情况在《周礼》、《内经》等古籍中得到记载。在长期实践基础上,著名医学家扁鹊总结前人经验,创立了脉。我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97.html

中医内科萌芽阶段(殷周时期)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斗争同时便开始了原始医药活动,“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淮南子·修务训》)。随着医药活动增加,进入奴隶社会,中医内科开始萌芽,在殷代甲骨文里已有“疾首”、“疾身”、“疾足”、“风疾”、“疟疾”、“蛊...

http://qihuangzhishu.com/76/4.htm

危险带菌者_《免疫健康》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

...或消化道等渠道将病原体不断排出体外,有的病原微生物如乙型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还可经血液及分泌物传播给他人,所以带菌者人一样,都是传染病传染源。带菌者有三种情况:一是健康带菌者,正如上述是由于人体免疫力较强,自己没有生病而是体内携带...

http://qihuangzhishu.com/973/25.htm

统计指标应用和健康评价_《预防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些数据建国前比较,进步非常明显。另一有意义指标是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也起了变化。从表24-3可见建国初期和1992年部分城市人口前10种死亡原因顺位已起了巨大变化,原来高居2、3位急性传染病和肺结核已降到前10位之外,而恶性肿瘤、脑血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yufangyixue/960-31-2.html

霍乱流行病学预防控制措施_传染病_【中医宝典】

...居住条件、卫生文化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职业尤为重要。 (二)传播途径: 霍乱是经口感染肠道传染病。常经水、食物、生物接触和苍蝇等而传播。 1.经水传播:常是最主要传播算什么。历次较广泛流行或暴发多水体被污染有关。因为:(1)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273.html

外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

...。2、麻醉:麻醉一般外科手术是同步发展,明代局部麻醉显著进步,就是一个突出表现。王肯堂唇裂修补,陈实功鼻息肉摘除术等,都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3、止血清洁消毒:外伤止血,明代前已有烧烙止血广泛应用,明代在烧烙器具上有所改进。...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6.htm

食疗发展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

...隋唐时期我国食疗有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食疗思想发展1、洞晓病源”食治为先:隋唐医家在临证实践中,重视食治食养,《千金要方·食冶》继承了《内经》食疗思想,提倡临床诊疗应“洞晓病源”,食治为先。强调食治优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2.htm

共找到1,023,9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