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拼音J:十四_中医词典h~j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别名。出千金要方。⑵阳辅穴别名。出素问·刺疟王冰注。见各该条。绝汗病证名。又称脱汗。真气将败绝时出的汗,为病危时阴阳离决的见症之一。素问·诊要经终论:“绝汗乃出,出则死矣。”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离则腠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3/169-2-14.html

中医词典拼音Z: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出素问·痹论。详湿痹条。浊者为卫生理学名词。水谷精微中浓浊部分化生为卫气。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浊浴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十胸椎棘突下,旁开后正中线...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5.html

中医词典拼音Z: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口苦,叹气,心窝及胁下疼痛,面色灰暗,皮肤干燥,头痛,目外眦痛,颔痛,锁骨上窝及腋下肿痛,瘰疬,疟疾,胸、胁、髋关节及下肢外侧本经脉过处疼痛,足四趾不用,足外侧灼热,出汗,怕冷等。足少阳标本十二经标本之一。灵枢·卫气:“足少阳之本,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3.html

气逆满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此自篇首至“动脉”,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又见甲乙卷九四。自“气满”至“气下乃止”,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气逆上,刺膺中陷者与下胸动脉。胸下动脉,中府等量取也。平按:“下胸”甲乙作“胁下”。注“胸...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81.htm

五味_中药基本理论知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理论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以饮食调养的理论出现的,如四时五味的宜忌,过食五味所产生的不良后果等。五味作为药性理论最早见之于内经本经之中。内经五味的作用和应用及阴阳五行属性都做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本经不仅明确指出“药有酸、咸、甘、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jibenlilunzhishi140/263-7-1.html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译文

...听说针刺之法有五种变化,来针刺井、荥、输、经、合五种腧穴,我想知道其中的规律。 岐伯说:人有五脏,五脏有五时、五行、五音、五色、五味这五类变化,每类变化都有五种腧穴与之相应,所以有五五二十五个腧穴与五季相应。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五脏的五种变化...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912.html

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译文

...听说针刺之法有五种变化,来针刺井、荥、输、经、合五种腧穴,我想知道其中的规律。 岐伯说:人有五脏,五脏有五时、五行、五音、五色、五味这五类变化,每类变化都有五种腧穴与之相应,所以有五五二十五个腧穴与五季相应。 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五脏的五种变化...

http://www.wenxue360.com/guji-fanyi/912.html

目痛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自篇首至阴乔,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三热病。自“目眦外决”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二癫狂。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十二四。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乔。目内眦,阴乔脉也,故取所主之输也。平按:“乔”灵枢...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13.html

二认症定穴_针灸易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难经·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盖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素问·五脏生成云∶色见青如草滋,黄如枳实,黑如 ,赤如 血,白如枯骨者皆死。青如翠羽,赤如鸡冠,...

http://qihuangzhishu.com/313/16.htm

经络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胞脉又名“胞络”,即分布在子宫(胞宫)上的脉络。其中包括冲脉和任脉。胞脉主要的作用是主女子行月经和养胞胎的。(如素问.评热病论:「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冲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4-1.html

共找到511,1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