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加甚,乃发为中风、伤暑、中痰、伤寒、中湿之五邪。五邪之来,又当有别,盖从前来者为实邪,从后来者为虚邪,从所不胜来者为贼邪,从所胜来者为微邪,自病为正邪。如心火,因肝木之邪所致,火生于木是从后来。火中有木,木能克土,无土则水至而致火,故曰虚...
...扶正袪邪是用药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 【扶正袪邪】 “正”是人体的正气,“邪”是致病的病邪。扶正是用药扶助正气,使正气加强,以消除病邪。袪邪是用药驱除病邪,也是为了扶助正气。凡病邪盛而正气也较强的实证,如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实证期...
...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
...16。运识寒热温凉正,气审加临过及平。六气大来皆邪化,五运失和灾病生。微甚非时猝然至,看与何时气化并,更与年虚月空遇,重感于邪证不轻。【注】运,五运也,主四时,在天则有寒热温凉之正令,在地则有生长收藏之正化。气,六气也,主六步,在主则有风...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医博士 ▲燥邪,为六淫之一,是重要的外感致病因素。 ▲燥邪有两个特性,一个是易伤津液,一个是易伤肺。 这两天,已经立秋了,北京的天气立刻凉爽了许多。早晚时候,凉爽的风吹到身上,很舒服。秋天的主气为燥气,这是正常的...
...----207页24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五痹症〕 名词解释 邪在皮毛. 搔如隔帛. 或瘾疹风 疮. 宜疏风养血.(秦艽地黄汤) 编号95〔五脏痹〕----207页26行 出处 类证治裁--〔卷之五痹症〕 名词解释 经病入脏. 邪胜正...
...且能治风淫湿毒,寒热 疟,大便五日未圊,小溲数热,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古人治暑证,每用生脉散者,以其有保肺清金之能也。病躯加受暑邪,恙经六日,两进清暑益气,辅正涤邪,形倦肤干,热仍 ,心烦口渴,溲数便闭。张介宾云∶干锅赤裂,润自...
...病证名。五脏俱受实热闭阻的综合证候。如心受邪的脉洪盛;肺受邪的皮肤灼热;脾受邪的腹满胀;肾受邪的二便不通;肝受邪的昏闷而不明等。《素问·玉机真脏论》:“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瞀,此谓五实。……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
...东汉时期,处于外戚、宦官篡权争位的夹缝中的士人,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抒情,宣泄胸中的垒块。赵壹《刺世疾邪赋》就是这类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压抑在胸中的郁闷和不平,在文中化为激切的言词,尖锐揭露了东汉末年邪孽当道、贤者悲哀的...
...目前一些人对身体保健普遍陷入了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西药对人体有副作用,而中药却没有影响。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中药、中成药以及中药制剂的保健品特受人们的青睐。其实中医学早就把药物运用失当直接相关的致病因素称作“药邪”。 《素问·五常政大论》指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