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近年来,该所孙汉董院士带领的创新研究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新药研究专项等的资助下,利用云南丰富的五味子科植物资源,对若干种五味子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美国科学家日前找到一种阻断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方法,这有可能为治疗丙肝找到新途径。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通过试管试验合成的一种蛋白质能够生成阻止丙肝病毒聚集或复制的化合物,从而破坏丙肝病毒的复制...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 典型...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1. 邪犯卫型: 症状:发热,头痛,倦怠思睡,恶心,呕吐,舌红,苔微黄,脉浮数。 治则:辛凉解表,清气泄热。 方药:银翘散加减。 银花30克,连翘15克,大青叶15克,板兰根30克,薄荷6克,竹叶6克,芦根...
...人类感染某些病毒后的数月,甚至长达数年过程中,可以无症状,就是出现症状也十分缓慢地加重;有的感染因子如麻疹病毒等潜伏在身体内,仅造成神经系统的损害。在这组人类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感染的病毒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爱滋病病毒。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是一...
...临床所见的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如麻疹、乙型脑炎、流感、脊髓灰质炎、水痘等都为急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内,在一种组织或多种组织中增殖,并经局部扩散,或经血流扩散到全身(表22-3及表22-4)。经2~3天以至2~3周的潜伏期后,病毒繁殖到一定...
...、25、30、31和33型病毒曾从脑脊液或其他肠道外来源被分离出。 2.脑炎 埃可2~4、6、7、9、11、14、16、18、19和30型病毒均可引起脑炎症状类似于乙型脑炎,以6、9两型为最常见。其中2、6、9、17和19型曾从脑脊液或其他...
...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三种:(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临床表现...
...乙酰神经氨酸的作用,从而使复制的病毒可自细胞表面释放。甲、乙型流感病毒有H及N抗原,而C型则缺乏N抗原。此二种表面抗原(H、N)容易发生变异,当出现小的量变时(称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产生新的流感病毒株,称变种,常导致...
...及mri检查,有1例ct正常,而mri却有异常,但由于行头颅mri检查者数量偏少,与其他作者比较,阳性率偏低[3,4],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毒性脑炎除对症治疗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较肯定的药物是无环鸟苷,它可通过血脑屏障,对在细胞内复制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