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456-536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主治、炮制、贮藏等,亦较《神农本草经》等书为详。所载“诸病通用药”则为以疾病为纲进行药物分类先导。《本草经集注》一书总结南北朝以前药学成就,为唐代《新修本草》撰写奠定了基础。此外,另撰《养性延命录》,收录魏晋以来各家养生学说。尚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20.htm

浅谈中医养生四大原则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重要作用。中医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养生方法,如精神养生法、睡眠养生法、饮食养生法、起居养生法、四时养生法等。 自我锻炼,持之以恒 中医学自我锻炼方法,包括气功、导引、按摩等,近代所谓气功,源于古代导引、吐纳等锻炼方法,...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48.html

看《冷庐医话》保生篇 学道教养生术_养生文化_【中医宝典】

...中国道教》登载黎明撰“八段锦详解”曾指出,八段锦是我国古代民间流行最广导引术之一,分为两大类:坐式八段锦与立式八段锦,即文八段锦(坐式静功)和武八段锦(站式动功)。 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现代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5148.html

气功保健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营卫气血周流,百脉通畅,脏腑和调,以达到强身保健目的传统养生方法。气功是祖国医学宝贵遗产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和疲劳、疾病、衰老进行斗争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创造出来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摄生保健方法。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着...

http://qihuangzhishu.com/152/68.htm

黄帝内经是中国“三大奇书”之一_【黄帝内经】

...实际上就是生命哲学,《黄帝内经》就是以黄帝名字命名、影响最大国学经典。中国古代有三大以“经”命名奇书,第一部是《易经》,第二部是《道德经》,第三部就是《黄帝内经》。现在,这三部奇书不仅引起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关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人民...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67.html

东西方均注重养生_【中医宝典】

...是东方养生思想重要代表。“养生”这个词最早出自春秋战国时一本叫《管子》书,意思是保养生命。所以说“养生”这个词是中国人发明,几千年下来,养生成了门大学问,其中包含了中国养生观念和处事方法、中医中药医学理念等等很多内容。 阴阳平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752.html

持之以恒_《中医养生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整体养生法。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提出人一生“养、治、保、延”摄生思想。明代张景岳特别强调胎孕养生保健和中年调理重要性。张氏在《类经》中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贵而寿,多欲而得之男女,浊而夭”。告诫为人父母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xiyiyangshengxue135/152-5-7.html

隋唐五代卫生保健和养生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隋唐时期卫生保健较前代有不少进步,隋代人们懂得蚊蝇接触饮食物之后,容易使人得病,并首次提出“饮食中毒”概念,养生方法尤其是导引术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并开始与老年医学相结合。一、卫生保健隋代《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当时人们对饮食卫生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2-2.html

养生宜变通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谈起养生古代流传下来方法不计其数。但在现代,早已少有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风光。从城市到乡村,白天有车水马龙,晚上有电视电话,那种幽静氛围已无处可寻。所以,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因时而论: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981.html

猪肉天然美容品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不是草根树皮,而是动物皮、脂来达到美容目的,比如我们常常用阿胶、猪蹄、猪皮都具有美容作用,它美容作用是通过滋阴养血,滋润皮肤,来改善皮肤环境,从而达到美容目的,这些在中国古代历代宫廷秘方中保存是大量,而且这些方子到...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75.html

共找到863,7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