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胜复_阴阳五行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阴阳胜复指阴阳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反作用另一方面。 【阴阳胜复】 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复。阴阳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678.html

人文属性是中医学最大特色_【中医宝典】

...口号为中医科学化,主张废医存药,废除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藏象和四诊八纲。5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副部长王斌指称中医为封建医,宣布停止中医带徒,实现中医逐步消亡。1954年经毛泽东主席强烈千预后,公开宣称取消中医主张暂告中止,中医地位得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4.html

阴阳偏盛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阴阳偏盛:即阴盛、阳盛,是属于阴阳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病变。 阳盛则热:阳盛是病理变化中阳邪亢盛而表现出来病变。阳邪致病,如暑热之邪侵人人体可造成人体阳气偏盛,出现高热、汗出、口渴、面赤、脉数等表现,其性质属热,所以说“阳盛则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5013.html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_【中医宝典】

...阴阳,既能概括整个病情,又能用于一个症状分析。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还说“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张仲景将伤寒病分为阴证、阳证,以三阴、三阳为总纲。明代医家张景岳也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39.html

热科学理论解析中医舌诊机理_【中医宝典】

...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采用热科学理论与方法。运用红外热像仪,对中医舌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他生物参数进行合理分析处理,分析说明了中医舌诊科学性和客观性。 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采用非接触方法直接测取物体温度场精密仪器,其特点是快速、实时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403.html

阴阳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虚火妄动,故阳常有余。阴虚阳亢,则百病丛生。故主张保重精血以维持身体阴阳相对平衡,这是他在临床上偏重滋阴法理论根据。阳化气,阴成形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化气与成形,是物质两种相反而又相成运动形式。张景岳注:「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2-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1)战国至东汉时期医学(公元前475年-公元220年)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气、神及养生理论,则成为了中医基本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经战国时代邹衍合在一起,用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对当时正在形成中医理论体系影响极大,从而成为中医学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9.html

阴阳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一组组既对立而又统一正反现象。对这些正反现象,中医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范畴。因此,阴阳八纲中总纲,一切...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19.html

阴阳乖戾_【中医宝典】

...乖戾即不和或失调。阴阳不和或失调,就会彼此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这是病理变化基本原理。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35.html

对中西医结合几点思考_【中医宝典】

...科学性前驱性令世人惊叹。 中世纪后期,在解剖和实验基础上形成西方医学,不断地吸收化学、物理、生物、数学等学科科技成果而迅速成长,并于十八世纪叩开了中国大门,以其崭新面目和立竿见影之疗效普遍占领中国市场。尽管其有忽视整体及药物副作用大等缺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707.html

共找到1,051,28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