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样对感冒进行辨证施治?_【中医宝典】

...中医治病之前,西医一样,也要首先明确诊断,即患者得是什么西医在诊断仆么以后,往往就能对“”,施治。中医则不然,因为中医更关心病人是哪个证型,然后对“证”施治,就是所谓辨证施治。 证是中医学中特有概念,它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6819.html

姜春华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截断扭转学说”,在中医临床治疗学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认识疾病上主张“辨证结合”,提倡既要为寻药,又要重视辨证论治独特创见。先生早年著有《中医基础学》、《中医病理学总论》、《中医诊断学》;建国后,著有《中医治疗法则概论》、《伤寒...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angchunhua/index.html

精气夺则虚 无邪人亦——兼张英栋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攻邪一途,而是补益祛邪二法皆不可偏废,重在谨守机,辨证调治。这主要是中医对疾病认识有关。中医认为疾病产生是由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所致,诊疗疾病必须“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另一方面,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虚实概念是为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877.html

李振华_李振华中西医结合观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不可简单地用西医理论思维方法来认识研究中医之所长,或者用中医理论思维方法来研究西医之所长。要想达到取长补短,达成理论上新知,不是轻而易举事情,这需要很长一个时期甚至是一个世纪以上时间,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周密细致研究和实践。...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zhenhua/1119-5-0.html

中医对饮食营养健康认识_【中医宝典】

...、五色等,这是中医饮食营养理论基础。食物中五味不同,药物一样具有不同作用,因此,从五味角度,又是考察食物功效一个重要方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这将不同功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199.html

邵长荣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步伐。邵教授主张中医辨证论治要西医相结合。这是因为,由于人体质不同,发病时脏腑功能状态不同,无疑会整体外在反应不同,因此,中医“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映了疾病“个体”;而西医确立,是以客观临床病因病理学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aochangrong/523-2-1.html

中医方法论一个研究框架_【中医宝典】

...不同认识主体根据各自已经获得和形成本质力量有选择地设定认知指向。”[5]人体解剖形态是西医认识客体,也是西医理论构建基石。对中医而言,由于受认识主体结构和功能制约,人体解剖形态虽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始终未成为中医主要认识对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45.html

西医区别_【中医宝典】

...历史地看,中西医产生发展过程有着本质不同,这种差异导致了这两种医学认识论方法论根本性区别。 中医理论是从人对自身乃至宇宙万物生命及其能量流动深刻体验出发中医治病原理就是调整人身能量动态使之归于平衡常态,中医一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31.html

“偎脓长肉”理论实践录_【中医宝典】

...脓长肉”理论实践录 “偎农长肉”是中医疡科常用论之法则之一。在外伤、疮疡创面所附着分泌物,称之为浓。脓有无、质稀稠、量多少、气味、颜色变化都是指导中医辨证用药依据,脓多是脾气旺盛、气血充盈、抵抗力强标志。 我们在临证中曾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04.html

祝谌予_【中医宝典】

...临床教学工作,参与制定全国中医高等院校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项工作,提出中医教育应早临床、多临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观点。七十年代初,曾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主持开办十期西医学习中医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骨干力量。1975年担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33.html

共找到1,093,1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