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对立--阴阳家的“意”_【中医宝典】

...言说顺逆常变,到强调阴阳对立、平衡的转变。所谓阴阳学说自身的发展进步,也恰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一、阴阳家及其学说旨要阴阳五行、气等学说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观念也是中国传统科学思想的基本要素。有关这些观念的起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6.html

中医理论的“中医藏象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共同特点是它们同是一类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却不水谷直接接触,即似腑非腑;但具有类似于五脏贮藏精气的作用,即似脏非脏。 藏象学说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古代的解剖知识。如《灵枢·经水》中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9.html

中医理论外气疗法_《气功外气疗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的偏盛和偏衰,使其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如纳凉饮冷,可以造成阴气偏盛而出现腹痛、腹泻、恶寒肢冷等脾胃寒症。用外气疗法,导阳热之气发放于中脘、天枢等穴,并导引寒气从足三里、阴陵泉等穴外出,便是“寒者热之”的治疗方法。五行五行学说是古人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waiqiliaofa/140-4-1.html

中医理论的第二次主体型发展_【中医宝典】

...传统中医理论是具有自然哲学特征的非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理论,这种理论只有形式上的意义,中医学的实质是长期积淀的经验,中医理论现代化就是建立新的现代各种科学理论有共同特征的以实证性为主要表现的中医理论,使中医从自然哲学、经验科学成长为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08.html

一二五之数阴阳五行_【中医宝典】

...阴阳、五行。太极是1,阴阳是2,五行是5,这样1、2、5就构成了整个中医理论的框架,能够解释很多甚至所有的问题。 这也正是我当初在学中医时比较反感的地方——中医怎么什么都能解释?但是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没见过的病中医同样都能分析,也不知道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5748.html

中医——藏象学说(五脏之-肝)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肝位于腹腔,膈膜之下,右胁之内。肝为魂之处,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属 木,主动主升,被称为“将军之官”。 肝的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又主藏血,人的情志活动有关,并促进人体的消化和气、血、水的正常运行。故其生理特性可概括为: 肝为刚脏,体阴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74.html

中医理论推动中医药创新_【中医宝典】

...“中医药的创新,要有理论作为支持和引领。用科学的思维来研究中医理论,必将推动中医药的原始创新。”作为刊登在最新出版的《前沿科学》杂志中《中医学的发展创新研究》一文的推荐者、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强调,作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38.html

《中医进化论》一门极待开发的科学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无需要一一现代科学斤斤计较,对号入座来研究。而是从假设中的中医理论或临床正确入手,推出去,用中医的视野或理论,去思考研究生命进化的规律: (1) 元气理论:中医认为,整个世界是元气的同份异构。生命亦如此。它揭示出生命的同源性,它的意义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66.html

阴阳五行气功_【中医宝典】

...和”修补昆仑“ 的功理和功法来调节五脏六腑的阴阳平衡,祛病健身。 在祖国医学中,运用五行生克的道理来说明人体内脏腑组织之间生理病理的复杂联系,以及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五行学说中,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的特点,肝喜条达,...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62.html

初具体系的医学理论_【中医宝典】

...终始”论中可以看出,五行之气五行归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五行之气分别支配着相应的五类事物;五行之气也有五行相胜关系;五行之气按相胜之序递胜(旺盛),由此引起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变化。战国时期五行学说的另一个进展是明确了五行主时和五行方位的理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63.html

共找到264,7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