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汗证是由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多由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郁蒸等多种原因引起。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固表敛汗为法。【手穴治法】(一)针刺疗法选穴:合谷、复溜。操作:常规消毒后,用28号1.5寸毫针,快速...
...古人治外感,有汗吐下三法。治内伤有温清和三法,其实皆治肺胃也。肺寒实则汗之。胃寒虚则温之。肺胃虚热,治以清和。肺胃实热,治以吐下。此至当不易之法,时医不识,调理肺胃,归宗脾肾,去古远矣。...
...汗管瘤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包括遗传、自然老化、女性荷尔蒙、个人体质等都有影响。因此不论如何做皮肤保养,汗管瘤的生成时完全无法预防的。既然这样,那么寻求正确的治疗时绝对重要的,千万不要擅自强力挤压或用不洁的针头试图挑开,以免引起皮肤感染。...
...每次留针20到半个小时。既可有效减缓症状,又可扶助正气 按摩:按压天突、人迎、廉泉、合谷穴,每穴一分钟(注意与揉法相结合)。每日早晚各一次,可有效预防慢性咽喉炎的急性发作。 刺血疗法:取少商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或者取耳背上部静脉,使局部...
...又称油汗。即冷汗。《伤寒论·辨脉法》:“环口黧黑,柔汗发黄者,此为脾绝也。”...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
...《普济方》(公元 1406 年)明.朱橚等撰。 共168卷。凡 1960 论,2175 类、778 法、61739 方 239 图。 收载方剂最多。《本草纲目》中附方有不少是从此书采录的。 作者:朱梓 朝代:明·永乐四年 年份:公元...
...刺论 卷二 论针之名 论三阳三阴经脉 论虚实补泻 论下针分寸 气血问答 经脉统论 骨度统论 离合真邪说 手足三阴三阳表里支干配合 手少阳三焦经手厥阴心包络经直说 络说 络穴说 络穴辨 交经辨 窦太师针灸法流注八穴 八穴交会 定八穴所在 论...
...六气六门,止有寒水一门,断不可不发汗者。伤寒脉紧无汗,用麻黄汤正条;风寒挟痰饮,用大小青龙一条。饮者,寒水也,水气无汗,用麻黄甘草、附子麻黄等汤,水者,寒水也,有汗者即与护阳。湿门亦有发汗之条,兼寒者也;其不兼寒而汗自出者则多护阳之方。...
...然仲景治伤寒有汗、吐、下三法,今独去吐法者何也?盖三法皆为逐邪,而设邪在表则汗之,邪在胃之上脘则吐之,邪在里则下之。汗之、吐之、下之,皆逐邪也可知。吐之一字,原为邪在胃之上脘而设也。夫邪在表禁吐,邪在里亦禁吐,至于半表半里,汗、吐、下三法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