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筋剥皮。比喻剥削深重残酷。 宋·苏洵《田制》:“吾之民反戚戚不乐,常若擢筋剥肤以供亿其上。”...
...题《录鬼簿》 想贞元朝无多,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西湖富贵,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凤凰城人物蹉跎。生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久承借示新文及累为访临,甚荷勤眷。文字已细观,甚善。必欲求所未至,如《中正论》引舜为证,此是时文之病。凡论但意立而理明,不必觅事应付。诚未思之。专此,不宣。洵白。 ...
...同“ 病狂喪心 ”。 宋 苏洵 《谏论》:“人之情非病風喪心,未有避賞而就刑者。”...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壖。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
...柱子的基石润湿了,就是要下雨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方向。 《淮南子·说林训》:“山云蒸,柱础润。”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连动式;作谓语;比喻从小事预测未来...
...形容乱到不可收拾。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创作实绩亦灿烂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
...灭亡 die out;be conquered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