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的养生之学。他在《养生主》篇中曰:“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督脉居人身之中,不偏不倚,以此作为行事的准则,自然可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随之,庄子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来阐明这个观点。养生首先要...
...的一种原始方法,是当今拳术、体操运动发展演变的雏形。华陀说,人体“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中枢之不朽也”,他将运动放在养生的首位。其二是指中医学的“四损”之说,即“肝劳神损、脾劳食损、肺劳气损、肾劳精损”。告诫人们在工作生活中...
...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在秋季养生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如若贪凉卧睡必将引发风湿症、湿性皮肤病等疾病。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特别提出“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 “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
...中医预防疾病的重点是养生,又称为养性、摄生、治未病。预防的目的是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防病延年。养生的内容很多,如饮食、起居、情志、练功等。但都必须要“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使人体生理节律彼此协调,并与外环境的节律同步。《四时调摄笺》说:...
...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所以,人们养生,就是使自己融人大自然之中。正如<吕氏春秋>所分析的:使生命不能顺应天性的是欲望...
...起居有常,是指日常作息时间的规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阴阳消长的规律及人体的生理常规,其中最重要的是昼夜节律,否则,会引起早衰与损寿。 中医养生之道,在生活起居方面,特别强调要“有常”。《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有:“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人间。然而,早春时节,阴寒尚未褪尽,常常时冷时热,气候变化无常,给春季养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做好各项防病和保健工作十分重要。 春季避风如避箭 风是春天主气。《黄帝内经》中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在六淫病邪中,风是致病的首要因素。五行...
...恬淡,善养生,以“自然”为宗,得享遐寿,高龄达九十余岁(一作八十七岁)。其所著《老老恒言》,荟萃养生之法,从眠、食始,终于“药粥方”的配制,皆生活中必须注意者。 黄凯钧,别号退庵居士,清代乾隆~嘉庆间名医,嘉善人。幼习儒,年十九而矢志于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