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长。工诗,亦能词,著有《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 苏辙是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苏轼...
...「衡论引」 事有可以尽告人者,有可告人以其端而不可尽者。尽以告人,其难在告,告人以其端,其难在用。今夫衡之有刻也,于此为铢,于此为石,求之而不得,曰是非善衡焉,可也,曰权罪者,非也。始吾作《权书》,以为其用可以至于无穷,而亦可以至于无用,...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all]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
...「孙武」 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今其书论奇权密机,...
...。(唐伪翰林韩保升撰《蜀本草》。)黑白异迹,《开宝》取唐蜀而更订,(宋开宝间,刘翰撰《开宝本草》)。继踵者,嘉佑之《补注》;(宋嘉佑间,命郎中林亿、禹锡撰《嘉佑补注》)。图说相谬,《图经》继《补注》而再刊,(宋仁宗命博士苏洵撰《图经本草》)...
...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
...谓规行矩步,举止合乎法度 behave according to decorum 是以盗贼下人,夷狄异类,虽奴隶之所耻,而往往登之朝廷,坐之郡国,而不以怍。而绳趋尺步,华言华服者,往往反摈弃不用。——宋· 苏洵《广士》 国语辞典 比喻人的...
...词风。但他的部分文学伤口也流露出他保守的政治观点和游戏人生的消极态度。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 书游垂虹亭 苏轼 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吾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子野年...
...势必要成为新党的政敌,也势必要与新党党魁王安石发生冲突。 苏洵与王安石素不相协,嘉祐年间苏洵以文章名动京师,王安石却未有一言褒奖。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独不前往。东坡对其父写《辨奸论》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有些话说得太过分。...
...轼顿首再拜:伏蒙再示先人墓表,特载《辨奸》一篇,恭览涕泗,不知所云。窃惟先人早岁汩没,晚乃有闻,虽当时学者知师尊之,然于其言语文章犹不能尽,而况其中有不可形者乎!所谓知之尽而信其然者唯公一人。虽若不幸,然知我者希,正老氏之所贵。《辨奸》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