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经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医药书籍,现在可知有: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谧针灸甲乙经;3、张仲景伤寒论;4、...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2.html

中国古代名医谱_【中医宝典】

...脏腑图形书。 吴尚先:名樽,字杖仙,又名安业,字师机,公元1806-1866年,浙江钱塘人。所著理论骈文中国最早外治法专著,包括药帖、温热、水疗、蜡疗等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0.html

武威汉代医简出土30年来发表著作论文题录_【中医宝典】

...之一,为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最为重要研究我国古代医药学方面具有十分珍贵科学价值。正如戴应新解放后考古发现医药资料考述一文中称武威汉代医简“是祖国医籍链上重要一环”(见“题录7”)。医简中记载...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54.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两宋时期有很大发展,是我国针灸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此时期出现了闻名中外针灸铜人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两宋针灸文献专著有影响者近10种,综合性医书之论针灸者更多,如圣济总录统一经穴排列顺序,为经穴理论条理化、...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94.htm

郑寿全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我国医学史上地位。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吴佩衡、成都中医学院教授吴棹仙等俱受其影响。中医院校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五版列有专节,论述其成就。1984 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实用中医内科学,其中消渴一节,引用郑氏之言曰:“消渴生于厥阴,风木...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engshouquan/index.html

活血化瘀派代表人,王清任_【中医宝典】

...存在着许多错误,故后事医家对此褒贬不一,争议颇大。但客观来说,他不失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有胆有识、具有革故鼎新思想杰出医学家。他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医药学,特别是血瘀论及活血化瘀治法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均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称为活血化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676.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发展。医学家们各自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重要时期。政府重视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4.html

后汉书历史价值_史书_【文学360】

...后汉书历史和史学价值是多方面,显现了范晔高超史才。关于后汉书思想价值,清人王鸣盛评曰:“范书贵义德,抑势利,进处士,黜奸雄,论儒学则深美康成(郑玄),褒党锢则推崇李(膺)、杜(密),宰相无多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见采而特尊...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975.html

水经注在线阅读

...伟大工程表示了敬意。对于从书本或实际调查均无法弄清楚问题,他也如实记述,如“未知所从”、“非所详也”。 水经注对于中国地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和世界地理学史上都有重要地位。水经注中山川景物描写,还被作为文学作品受到后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703.html

从儒医角度看红楼梦与中医_【中医宝典】

...□陈清光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儒医是我国文学史、中医药史上一朵奇葩。历代大医多通儒,而历代文学家亦兼通医理。红楼梦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百科全书,其中有大量中医药内容描写,涉及中医药各个环节,深刻体现了中医与传统文化“我中有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374.html

共找到1,099,09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