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十卷《周易杨氏集二王注》五卷,梁有《集马、郑、二王解》十卷,亡。 《周易》十卷蜀才注。梁有齐安参军费元珪注《周易》九卷,谢氏注《周易》八卷,尹涛注《周易》六卷,亡。 《周易》十卷后魏司徒崔浩注。 《周易》十卷梁处士何胤注。梁有临海令...
...遇两中秋,赋两绝句,以继前作。 俯仰十有二年,时正苦腹疾,秋思索然,老病日加,亦理势然矣。 颍川城下两中秋,金气初凝火尚流。 脾病家人不教饮,官厨好酒亦难求。 两逢重九尉他城,蜒叟相従倒酒瓶。 十二年来均寂寞,此心南北两冥冥。 《赠德仲》 ...
...次韵范淳父送秦少章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句法本黄子,(谓鲁直也。)二豪与揩磨。(其兄少游与张文潜。)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后生多名士,欲...
...钞本初作祁)顺之。罗希奭驰往,就郡决杀之。邕早擅才名,尤长碑记。前后所制,凡数百首;受纳馈送,亦至钜万。自古鬻文获财,未有如邕者。(出《谭宾录》)李邕自刺史入京听候考核升迁。邕一向负有才名,却屡遭贬斥。都认为他既能写一手好漂亮的文章,又广为...
...明刻本四卷。) 《元次山集》十二卷。(唐元结。刻本。明湛若水校本十卷。) 《颜鲁公》。(《内集》十二卷,《外集》八卷,《书评》十卷。唐颜真卿。 黄本骥编辑。三长物斋本,聚珍本、福本止十七卷,较黄本少文四十四首及年谱。) 《刘随州集》十卷,《...
...识皮毛。然而苏轼去世之后,他的著作遭到蔡京等人劈版禁毁,这本《易传》便被改头换面,以《毗陵易传》(“毗陵”为苏轼去世之地常州别名)悄然印行于世,因此罕为人知。本书作者认为“离开《东坡易传》,苏轼思想及其诗文词赋无从谈起。”全书以“四库全书”...
...》、《新岁展庆帖》、 《宝月帖》、《令子帖》、《致南圭使君帖》、《次辩才韵诗》、《一夜帖》、《宸奎阁碑》、《致若虚总管尺牍》、《怀素自序》等。苏轼的书法,后人赞誉颇高。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黄庭坚,他在《山谷集》里说,“本朝善书者,自当推(苏)...
...中庶子。普通初迁尚书吏部郎,领尚书左丞,进御史中丞,出为贞威将军、云麾长史、寻阳太守。大通元年卒,赠侍中,谥曰理子,有集十五卷。 ◇ 奏劾刘孝绰 携少姝於华省,弃老母於下宅。(《梁书·刘孝绰传》) ◇ 周弘正补太学博士议 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讲...
...无确考。有《真山民诗集》。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五。 真山民诗,以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真山民诗集》为底本,校以清嘉庆祝昌泰刻本(有傅增湘校并跋,简称嘉庆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真山民集 目录...
...;他仕途多舛,也与苏轼有很大关系。 苏轼对李之仪的影响极为深刻。《姑溪居士全集》中收录与苏轼有关的作品四十余首;《苏轼文集》和《苏轼诗集》中收录与李之仪有关的作品二十余首,特别是在遇赦北归的一年时间内,苏轼给李之仪的信笺就达七封。由此可见,...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