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之”字,一有一无,在诗亦有可证者。老子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行亡为韵。又唐韵正卷十七,十三末“昧”,今考古书“昧”字,有读去声者,有读入声者。去声则莫佩反。老子“明道若昧,夷道若类,进道若退”。又卷六十九侯“...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7.html

第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洪颐烜曰道德经王辅嗣本,今世所行,俱有分章。此本虽不记章数,然每章皆空一格以别之。其中亦有今王本不同者,如今王本“道冲而用之”至“象帝之先”为三,“天地不仁”至“不如守中”为,“谷神不死”至“用之不勤”为六,此本皆并为一。“故...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能长久,即言故能长有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谦之案杜光庭本无此二句。韩诗外传引“故老子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诸本均同。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严可均曰“以其无私”,释文引河上与此同。御注、王弼“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3.html

老子·德经·七十四评析

...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7.html

四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危惧貌。盖字之讹也。”谦之案玉篇“惵,徒烦切,恐惧也。”“怵,耻律切,惧也。”又“怵,恐也。”广雅释诂二“怵,惧也。”释训“怵惕,恐惧也。”礼记祭统“心怵而奉之以礼。”孟子“皆有怵惕恻隐之心。”是“惵惵”“怵怵”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5.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二评析

...正是把概念形成的理论证明,当作对具体事物认识的方法了。西周以来,中国已经产生了例如五行那样原始、自发的唯物论。当老子第一次试图把那种元素化的‘物理性形式’推进到更高阶段的理论性的形式时,的理论形式的唯物主义思想,也因受到了历史科学条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三十九_老子道德经校释

...。’老子楚人,当用楚言。五十八‘其无正’,犹言‘无正’也。七十七‘其不欲见贤’,犹不欲见贤也。‘是其以贱为本也,非欤’,犹言是以贱为本也非欤也。” 故致数车无车。 严可均曰御注、王弼作“数舆无舆”,苏灵芝书上“舆”作“”,误也。 谦...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5.html

第二十八_老子道德经校释

...、溪、儿,支部,离,歌部,歌、支通韵,。高本汉白、黑、式、式、忒、极韵,器、割韵。武内义雄白、黑、式、式、极韵。案白古音博,一“白”字非韵。高氏以雌、溪、离、儿为韵,而不以雄为韵,然此两节文意语法皆平行,不应“白”字独韵。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4.html

六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之案遂州作“夫唯大,故不笑,若笑,久其小”。严遵本作“若肖,久其小矣”。柰卷作“若肖,久矣,久其细也”。案作“小”义通。“小,物之微也。”肖为韵。文声类小、肖皆宵部小声。 我有三宝,持而宝之 严可均曰“持而宝之”,御注作“...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3.html

老子·德经·七十二评析

...有的学者认为,“这一可以看出老子对人民压迫斗争的敌视”(老子新译)。当然,我们认为老子不希望暴乱,不管是统治者的高压暴政,也无论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极力加以反对,这是因为暴乱将给社会造成严重灾难。那么,只要仔细加以分辨,我们就会得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5.html

共找到747,65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