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生养天地万物的道(谷神)是永恒长存的,这叫做玄妙的母性。玄妙母体的生育之产门,这就是天地的根本。连绵不绝啊!它就是这样不断的永存,作用是无穷无尽的。注释 ①谷神:过去据高亨说:谷神者,道之别名也。谷读为毂,《尔雅·释言》:“毂,生也...
...”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而“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第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驰骋...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两点:一是对水的赞美;二是“正言若反”。张松如说:“在世界上,弱能胜强,柔能制刚的事例是不乏见的。生活在春秋末年的老子,他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多大变化,看到了曾为天下共主的周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这不能不对他的思想发生重大...
...侯王”。严遵同彭本,惟“无以为贞”作“无以为正”。皆川愿老子绎解又与严遵同。 刘师培曰:案上文“天无以清”,“地无以宁”,“神无以灵”,“谷无以盈”,“万物无以生”,均承上“以清”、“以宁”、“以盈”、“以生”言,惟此句“无以贵高”与上“...
...。此章亦言“有”“无”,则“天下万物”,当作“天地万物”,于义为优。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姚文田、奚侗无韵。邓廷桢、陈柱、高本汉:动、用韵,是也。案孔广森诗声类(四)阳声四东、钟、江合为一部,并收“动”“用”二字,引老子曰:“反者道之动,...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他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此,再看一下荀子《劝学篇》中所写的这几句话:“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可见,他们在思想观点上有某些相同或承继关系,或者说,荀子...
...老子对于社会与人生有着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世界上的东西,凡是属于坚强者都是死的一类,凡是柔弱的都是生的一类。因此,老子认为,人生在世,不可逞强斗胜,而应柔顺谦虚,有良好的处世修养。我们感到,这一章又一次表达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这种思想来源于...
...见第十七章,疑为错简重出。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陈柱:三“德”、“之”字韵。高本汉:言、然韵。谦之案:言、然皆在元部。又天、地二字,叠句为韵;六“同”字,句首隔句为韵;“信”“信”二字,首尾为韵。此为老子书中所用自由押韵式。 右景龙碑...
...,是老子以宝为道。六十九章“轻敌几丧吾宝”,谓几丧吾道也。此言我有三道,持而宝之也。劳健曰:按“宝”、“保”二字,古文近同,互通。二“宝”字为韵,“宝”字宜在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无“敢”字。 谦之案:...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