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怒也。”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楚辞怀沙“惩改忿兮”,注“恨也。”“改忿”亦即“解其忿”,二均通。 易顺鼎曰按此六句皆已见前,疑为复出。“挫其锐”四句,与上篇四章同,乃上篇无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四章之注也。文选魏都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2.html

老子·道经·解读

...性质的界定或划分。因此,的“道”具有不同于众的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的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的描述方法。把人类的住房分析成是母亲的替代物,“子宫是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7.html

八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相闻,而足迹不接诸侯之境,车轨不结千里之外者,皆得其所。”论衡日篇“古者质朴,邻国接境,鸡犬之声相闻,终身不相往来。”皆本老子。又史记货殖传亦有“至治之极”四字,碑本虽无此句,可据傅、范本与庄子、史记所引补之。 「音韵」此江氏韵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6.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六评析

...是能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是一种唯心史观,至于‘寡欲’、‘知足’的提出,对当时封建贵族领主集团的无厌欲求,无异于是一个强烈的抗议。”(老子校读270~271页) 胡寄窗先生“寡欲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老子·德经·四十三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四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而“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驰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9.html

老子·德经·七十四评析

...人民的凶恶形象,故意老子是不主张杀人的,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的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的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7.html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_道家_【文学360】

...,而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乐意推戴而不感到厌倦。因为不与人民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相争。 老子道德经六十七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①,似不肖②。夫唯大,故似不肖。肖,久矣其细也夫③!我有三宝④,持而保之一曰慈...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75.html

三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传‘隐也。’又‘衣’,‘所以蔽体者也。’假借为‘爱’。老子‘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范应元曰“‘衣被’,王弼、马诞同古本。衣被犹覆盖也。”案韩康伯易注“衣被万物,故显诸仁。”成玄英老子“衣被万物,陶铸生灵。”“衣,...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0.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二评析

...的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映到更为复杂的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的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失足落水的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校读301页)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但又认为老子的确是强调抽象思维,对抽象...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共找到722,3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