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三十六评析

...从这一内容看,主要讲了事物两重性和矛盾转化辩证关系,同时以自然界辩证法比喻社会现象,引起某些人警觉注意。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会走到某一个极限,此时,它必然会向相反方向变化,本章前八句是老子对于事态发展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8.html

第四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视曰窥,应用“窥”字。老子楚人,用楚语矣。韩非是。 谦之案毕说是也。玉篇“窥,相视也,与窥同。”字林“窥,倾头门内视也,字亦作○。”任大椿字林考逸引汉孟郁修尧庙碑云“○极道之要妙”云云,据此知“窥”“○”二字通。又“窥”,“小视...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3.html

老子第四山人自有妙计_道家_【文学360】

...李泌建议,致使河北没有彻底肃清,仍然沦陷于盗贼之手,便自粉饰太平,因此而造成历史上晚唐与五代之际华夷战乱后遗症。 为了特别褒扬久被埋没李泌长才,再略加说明行谊事绩。肃宗为了尽快收复首都长安,等到郭子仪筹借到西北军大集合时候,便对...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6.html

老子养生经_【中医宝典】

...老子一书,又称老子五千文道德经道德真经,是道家主要经典。书中的养生学论点主要概括为如下3个方面 “希言自然”即“少说教,从自然”之意。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道”指规律,“自然”是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4423.html

老子·道经·第十八评析

...此时,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辩证思想。...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0.html

第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致虚极,守静○。 谦之案“致”字,景福本、河上本作“至”。“笃”字,景龙本、景福本、赵孟俯本均作“○”。字鉴曰“笃,‘马行顿迟,从马,竹声。’俗作○。”又室町本“极”字“笃”字下有“也”字。 谦之案老子言“虚”共五见,惟五“...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2.html

老子第四卢杞、李白与郭子仪_道家_【文学360】

...另有一则故事,是在郭子仪晚年,退休家居,忘情声色来排遣岁月。那个时候,后来在唐史奸臣传上出现宰相卢杞,还未成名。有一天,卢杞来拜访正被一班家里所养歌伎们包围,正在得意地欣赏玩乐。一听到卢杞来了,马上命令所有女眷,包括歌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3.html

老子简介_道家_【文学360】

...老子真实姓名李耳,字伯阳,有人又称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精华是朴素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23.html

老子·道经·第十九评析

...。由此可风,老子反对统治阶级文化,否认它对人民意义,并提出一种乌托邦思想——使人民同这种文化隔绝。”(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老子政治主张虽不可取,但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恢复人自然本性观点,并非是没有意义。 ...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1.html

第五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也。王氏据误本作注,不能订正,遂使老子原文不可复见,惜之。 易顺鼎曰按释文云“河上本一作脧。”又引“脧,赤子阴也。”文无“脧”字,据此则唐本有之。玉篇亦云“脧,赤子阴也”,即本文之义。是文本收“朘”字,盖即出于老子。“朘”“...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1.html

共找到1,101,51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