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尸行,与俗别异,故能成其尸,令为仙士也。”此为神仙家言,可与后汉书方术传相参证,非老子本文。 [[八章]] 夫唯。 谦之案:“夫唯”,发语词也。第十五章、第二十二章、第五十九章、第七十章、第七十一章、第七十二章、第七十五章皆同,疑为楚语...
...,“车之用”句不完全,毕说可酌。 钱坫曰:考工记曰:“轮辐三十,象日月。”日三十日而与月会,辐数象之,老子亦云。又曰:“辐所凑,谓之毂。”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河上公说:“无有谓空处。”故考工记注亦云:“利转者,以无...
...,也是对的。老子的错误在于把理性思维绝对化使他倒向了唯心主义,甚至陷于排斥感性知识的错误。”(《老子的研究》,《老子哲学讨论集》第23页)张松如先生说:“‘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并不是老子的一种什么神秘的、蒙昧的反理性的主张,而是一定...
...也。王氏据误本作注,不能订正,遂使老子原文不可复见,惜之。 易顺鼎曰:按释文云:“河上本一作脧。”又引说文:“脧,赤子阴也。”说文无“脧”字,据此则唐本有之。玉篇亦云“脧,赤子阴也”,即本说文之义。是说文本收“朘”字,盖即出于老子。“朘”“...
...发泄。晋朝时陶渊明写了一篇传诵至今的名篇《桃花源记》,应该讲,此文显然受到老子八十章内容的影响。这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反映了人民摆脱贫困和离乱的愿望。在这一点上,老子和陶渊明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传:‘隐也。’又‘衣’,说文:‘所以蔽体者也。’假借为‘爱’。老子:‘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范应元曰:“‘衣被’,王弼、马诞同古本。衣被犹覆盖也。”案韩康伯易注:“衣被万物,故显诸仁。”成玄英老子疏:“衣被万物,陶铸生灵。”说文:“衣,...
...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
...大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17章)大意是说:最好的君主,百姓只是知道它存在;其次的君主,百姓亲近赞誉他;再次一等的君主,百姓害怕它;末等的君主,百姓蔑视它。在最好的君主统治下,百姓功业...
...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祸,这是人所共知的。任继愈认为《道德经》“也是反对战争的”。因为在这一章里,老子说“夫兵者非君子之器也,不祥之器也”,这里显然没有主战用兵的意思。但是,老子同时又说,对于战争“不得已而用之”,这表明老子在咒诅战争的...
...,老子思想的当今价值呢?对他的思想又如何评估呢?《天下篇》的作者说他所守的是“雌”(柔弱之意)、是“辱”(受垢之意);而所取的是“后”、是“曲”,是“人皆取实,己独取虚”。《荀子·天论》篇也说:“老子有见与诎,无见于信。”这“诎”就是屈曲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