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曾子固所为,子固,文忠门下士也,乃置公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以书谢诸公。文忠见之,以书语圣俞曰:“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士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丁太夫人忧,终丧。五年,授河南福昌主簿。文忠以直言荐之秘阁。试...
...总括群经录上之五宋刘氏都建业。 自武帝永初元年庚申。至顺帝升明三年己未。凡八主六十年。缁素共有二十二人。所出经律论等并杂集失译诸经。总四百六十五部七百一十七卷(于中九十三部二百四十三卷见在三百七十二部四百七十四卷阙本) 宋沙门佛陀什(三部...
...吉甫慎重其事,欲更研讨,比及身殁,尚未加功。臣于吉甫宅取得旧本,自冬及夏,刊正方毕。文字鄙陋,实惧尘玷,(或作“实积惭惧”。)谨随表献上。臣愈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右臣去月二十九日,进前件《实录》。今月四日,宰臣宣进止,其间有错误,...
...◎ 文帝(五) ◇ 典论 谨案:《隋志·儒家》,《典论》五卷,魏文帝撰,旧、新《唐志》同。《本纪》:「帝好文学,以著书为务,所勒成垂百篇,明帝时刊石。」详《搜神记》。又《齐王芳纪》注:「臣松之昔从征西至洛阳,见《典论》石在太学者尚存。」《...
...桥耶?知尚未有涯,但勿废此志,岁丰人纾,会当成耳。 仆已得请居常州,暂至南京,即还南也。 知之。 《与开元明师五首(之三)》苏轼 中前经过,幸闻清论,深欲还日再上谒,以数相知约在栖贤,且自德安径赴之,遂成食言,悚息不已。 比日法体何如?拙诗...
...《苏轼集》第八十四卷(尺牍八十四首) (本卷实为八十三首) 《答参寥三首(惠州)(之一)》苏轼 专人远来,辱手书,并示近诗,如获一笑之乐,数日喜慰忘味也。 某到贬所半年,凡百粗遣,更不能细说,大略只似灵隐天竺和尚退院后,却在一个小村院子,...
...示之以不可测。 昔谢安破苻坚书至,安与客围棋不辍,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安亦非矫情,盖万目观望,事体应尔。 所有明日称贺,乞更详酌指挥。 臣受恩至深,不敢不尽,出位妄言,罪当万死。 取进止。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苏轼 元祐...
...○子(医家) 《汉·艺文志》: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针石汤火所施(师古曰:针所以剌病也。石谓砭石,即石针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调百药齐和之所宜,至齐之得(齐音剂),犹磁石取铁,...
...编校:方舟子 卷八(上元、宝应间,公居成都作。) 建都十二韵 苍生未苏息,胡马半乾坤。 议在云台上,谁扶黄屋尊? 建都分魏阙,下韶辟荆门。 恐失东人望,其如西极存。 时危当雪耻,计大岂轻论? 虽倚三阶正,终愁万国翻。 牵裾恨不死,漏网荷...
...。 《与承天明老五首(之四)》苏轼 法涌始者甚不欲赴法云,而张尉之请既坚,遂不能违,亦云缘契在彼,非力辞之可免。 法涌既不得免,则吾师今者亦必无缘辞避。 幸便副众心,毋烦再三也。 钦企!钦企!《与承天明老五首(之五)》苏轼 适辱书,知不违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