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读解

...在前几年,齐国也曾出现过灾荒年,孟子曾经劝说过齐王开仓赈济百姓,此时齐国又闹饥荒,所以陈臻以为孟子还会去劝说齐王开仓赈灾。按道理讲,为了千千万万的百姓,孟子是应该再去劝说齐王。但上次是齐宣王执政,孟子也任职,还好说。此时却是齐湣王执政,...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484.html

三国志蜀书_史书_【文学360】

...1、邓张宗杨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2、蒋琬费祎姜维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3、黄李吕马王张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4、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原文)-出自三国志蜀书 5、霍王向张杨费传(原文)-出自三国志...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637.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读解

...从本篇一开始讲“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一直下来,孟子都是围绕着尽心知命与行为方式间的关系而言的,所以公孙丑感到很难。确实,要真正懂得尽心知命,是很难,但是,一旦能尽心能知命了,一切都不难了。就象高明的工匠不会为了笨拙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456.html

中庸之道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通常人们讲天人合一主要是从哲学上讲,大都从孟子的“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尽心)讲起,而忽略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更忽视了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 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31.html

告子下原文-出自孟子_儒家_【文学360】

...凯风何以不怨?” 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24 告子下: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33.html

且介亭杂文鲁迅杂文集在线阅读_【鲁迅全集】

...1、论“旧形式的采用”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2、脸谱臆测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3、且介亭杂文附记 4、连环图画琐谈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5、中国语文的新生原文-出自且介亭杂文 6、寄<戏>周刊编者信...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146.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译文及注释

...水坑就不会流走。君子之所以有志于人生的正道,不彰明也就不会通达。”注释 1.容光:透光的小缝隙。 2.科:通“窠”。易·说卦:“其于木也,为科上槁。”孟子·离娄下:“盈科而后进。”这里用为坎、坑之意。 3.章:通“彰”。易·丰·六五...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174.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读解

...孟子的这一段话与老子的思想完全一致。道德经·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个意思是说,天和地是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它们对待万物就象人们祭祀时对待刍狗一样。圣人也不会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他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460.html

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译文及注释

...占了两个方面。”注释 1.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曾向孟子求学。 2.挟:孟子·万章下:“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这里用为要挟、强迫别人服从之意,又有凭仗之意。...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193.html

难得糊涂原文-出自准风月谈_【鲁迅全集】

...,是明显的。 对于人生的倦怠并不糊涂!活的生活已经那么“穷乏”,要请青年在“佛家报应之说”,在“文选庄子论语孟子”里去求得修养。后来,修养又不见了,只剩得字汇。“自然景物,个人情感,宫室建筑,……之类,还不妨从文选...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405.html

共找到893,2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