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膏肓腧穴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 朝代:? 年份:? 孙真人千金方论 王唯一明堂铜人灸经 量同身寸第一 正坐伸臂第二 揣骨定穴高下第三 定穴相去远近法第四 钩股按穴取平第五 参验求穴第六 坐点坐灸法第七 石用之取穴别第八 叶潘等取穴别第九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gaohuangshuxuefa/index.html

张益州画像记评析_【古诗文大全】

...苏洵的抒情散文数量不多,但有很多优秀的篇章,张益州画像记就是其中一篇。本文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表现了他宽政爱民的思想。苏洵的散文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语言犀利,话语纵横,有很强的思辩力。欧阳修称其为“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shangxi/5861.html

苏味道子嗣后裔

...叫栾城集;苏东坡的墓志铭上写道“苏自栾城,西宅于眉”。 今天,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启贤堂内,还供奉着眉山苏氏始祖——唐凤阁鸾台平章事苏味道的画像。...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05.html

猪乳_幼幼新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千金论曰∶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猪乳佳。圣惠∶凡取猪乳,须令猪儿饮母,次便提猪儿后脚起离乳,急捋之即得,空捋无由得汁。张涣∶婴儿初生盈月内,常时时旋取猪乳滴口中,最为佳矣。...

http://qihuangzhishu.com/343/50.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治疗学术语。又称发汗。系八之一。①是通过开泄腠理、调和营卫、发汗祛邪,以解除表邪的治法。故又称解表法。素问·阴阳应象:“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即汗应用原则及立论根据。汗有退热、透疹、消水肿、祛风湿等作用。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4.htm

苏轼列传_史书_【文学360】

...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06.html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刺法名。捻同捻,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手法,现称捻转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指向外捻;治下,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刺法名。捻同捻,指入针后,以拇、食指持针作前后交替动作使针转动的手法,现称捻转针经指南:“捻者,以手捻针也,务要识乎左右,左为外,右为内,慎记耳。”针灸大成:“捻者,治上,指向外捻;治下,指向内捻。外捻者,令气向上而治病...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46.htm

四时经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成书于西晋,辑录了许多脉学著述,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四时经就是其中的两篇,虽其著者已不可考,但能留传至今,则成为早期脉学的珍贵文献。 四时经 该篇收录在脉经·卷一之中,与内经难经及王叔和自己的撰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9.html

王安石介绍

...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938.html

共找到541,5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