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409.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2/851.htm

内经博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四卷。清·罗美撰。刊于1675年。本书是作者针对内经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予以阐述,从而形成的论文集。共分天道、人道、脉法、针刺、病能、述病六部分,每部又有若干。文字清新,论辨透彻。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07.htm

内经经文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毒气也。内经又曰: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人又抓住此条。认为是王叔和寒变温病的铁证,其实不然也。难经曰,伤寒有五:一曰中风,二曰伤寒,三曰湿温,四曰热病,五曰温病。这二曰伤寒的伤寒二字,才是麻黄汤证的伤寒。...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6.htm

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柳宝诒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卷上 详注灵枢素问气化温诸条 详注难经伏气发温诸条 详注仲景伏气化温证治各条 附注仲景暴感暑热证治各条 附注仲景兼感湿温证治各条 卷中 辨正周禹载温热暑疫各条 辨正蒋问斋医略伏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index.html

诊脉_经络全书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生之分(脉要精微论)。王海藏曰∶凡诊必先扪手心手背,手心热则内伤,手背则外伤。次以脉别之,内伤手足不和,两胁俱,先少阳也,从内之外者,先有形也;外伤一身尽,先太阳也,自外之内者,先无形也。人迎、气口俱盛,或举按皆实大,表发热而...

http://qihuangzhishu.com/729/123.htm

内经素问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御极,坐明堂之上,临观八极,考建五常,以谓人生负阴而抱阳,食味而被色,寒暑相荡,喜怒交伤,乃与岐伯上穷天纪,下极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更相问难。雷公之伦,授业传之,而内经作矣。苍周之兴,秦和述六气之论,具于左史。厥后越人得其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6-25.html

又论温疟_灵素节注类编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皆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是伏邪发于少阴经络也。故仲景论气温病,必先喉痛,以少阴经脉循喉系舌本故也,然肾司冬令而主骨,此其邪入深,而云藏于...

http://qihuangzhishu.com/622/65.htm

风温兼气化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风温兼气化热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陈××,年四十六岁,得风温兼伏气化热病。 【病因】 因有事乘京奉车北上时,当仲夏归途受风,致成温热病。 【证候】 其得病之翌日,即延为诊视,起居如常,惟觉咽喉之间有上冲,咳嗽吐痰音微哑,周身似拘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91.html

论治疫_温热经纬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之书,原有十六卷,今世只传十卷,岂疫疹一门,亦在遗亡之数欤?以致后世立说纷纷。至河间清热解毒之论出,有高人之见,异人之识,其旨既微,其意甚远,后人未广其说,而反以为偏。冯氏锦囊亦云∶斑疹不可发表,此所谓大中至正之论。惜未畅明其旨,...

http://qihuangzhishu.com/672/21.htm

共找到493,9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