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考轩岐《灵》、《素》,及仲景《伤寒》杂病,《金柜玉函》诸书,有伤寒而无冬温。迨南医辈出,始着其名。其症之由,皆因冬令温燠,阳失潜藏,甚至冰霜不见,桃李舒葩,而乾坤之气,遂有辟而无阖矣。人生(1)一小天地,天地既有辟而无阖,则人身之气化亦...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不浮,为未愈。蹶阴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虚家亦然。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
...一、《伤寒论》的内容 《伤寒论》是东汉张机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论述伤寒病证的部分。《伤寒杂病论》原16卷,约成书于公元3世纪。该书至魏晋时已有散失,经王叔和收集整理始得存世,后在流传过程中析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北宋时期,政府...
...利止里和者,急于解表也。故仲景四逆汤证后,复有承气汤寒药下热之说。由是伤寒汗病,经直言热,而不言其有寒也。经言三阴证者、邪热在脏在里,以脏为里为阴,当下热者是也。按《素问》论伤寒热病三篇,皆名曰热,竟无寒说,兼以《灵枢》诸经运气之说推之,则名为...
...仲景之痉病于前,次述三公之论于后,则外感六淫,内伤致痉诸条皆全矣。余读《伤寒论》,见仲景以冬月伤寒立论,但榜及风湿、风温,而不及三时之寒热等病,读《金匮》痉病论,见以中湿、湿热、中 等症,次列于后。余今着《伤寒大白》,比例《金匮》痉病论,先以...
...之性,对于咽痛吐脓,恐有疑义。吐脓咽痛,皆上逆之病。升麻升之,岂不更逆,后学慎用,毒之由来,不得其解。 目录 《伤寒括要》升麻鳖甲汤 《伤寒杂病论》升麻鳖甲汤 《增订叶评伤暑全书》升麻鳖甲汤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升麻鳖甲汤 《金匮要略》升麻...
...出自伤寒杂病论,这是医圣当年的千古巨著,到了宋朝时期,政府开设了制版局,重新印制这书,自此以后区分为伤寒论与金匮二书,由于被分开成二本书,导致后人无法尽窥其貌,于是造成各说各话,百家争鸣,实际上这二本书根本是不应该分开的,即将开始的人纪班教学...
...《伤寒杂病论》,把病、脉、证、治结合起来,作出了诊病、辨证、论治的规范。与此同时,著名医家华佗的《中藏经》也记载了丰富的诊病经验,以论脉、论病、论脏腑寒热虚实、生化顺逆之法著名。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既阐明脉理,又分述...
...《伤寒论》于伤寒外称中风,各详其脉证于六经篇。《病源》谓之中风、伤寒,其论即取论中六经脉证。《千金》、《外台》相承皆如此。泉案《金匮》有中风篇, 仲景不以此病同列于彼者,以此与伤寒相似,与痹、历节等不相似故也。巢氏以伤寒称之,最得其旨。...
...①八种治疗法则。见《医学心悟》。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详各条。八法的实际运用,早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已经赅备。②八脉八穴的用法,主要指灵龟八法及飞腾八法。出《针灸大全》。③下手八法。出《针灸大成》。见该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