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学》讲义,主持编写了我国中医药高校第一版《中药学》教材,主编了第一部《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成为中医状元的民间郎中,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大学教授,更没想到会成为我国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颜...
...病理变化。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诊断学术语。相互参照比较。指在诊断和治疗时应全面考虑,综合分析,参照比较,然后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针。《素问·脉要精微论》:“切脉动静而视精神,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矣。”《素问·八正神明论》:“以日...
...诊断学名词。①主要症状。为辨证的依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者即构成辨太阳病的主证。②在主次兼挟的病证中,反映疾病本质的证候。《温热论》:“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
...诊断学名词。见《外感温热篇》。指舌苔白滑如积粉,舌尖边色紫绛。由秽浊内阻,热邪遏伏所致。见于湿热疫证,邪在膜原。治宜开泄透解。...
...编者按:雍正最后虽然把吕留良的遗骨从坟墓中挖出,戮尸枭首,锉骨扬灰,但是吕留良的著述仍存在于世,还会影响到人。所以批准了把朱轼等编的,批驳吕留良《四书讲义》的书,颁发到各地学宫,企图抵消其影响。 【原文】 雍正九年十二月十六日谕,内阁逆贼...
...诊断学名词。见《外感温热篇》。指舌苔白而舌质深红。由湿浊遏阻胸膈,营分伏热不能外透所致。多见于瘟疫病。治宜先辛开苦降以泄其湿,后用苦辛甘凉透发邪热。...
...诊断学名词。为五色主病之一。青色属肝、属木,为风之色,故主惊风和抽搐。《望诊遵经》:“目下色青者,肝风也;风门色青者,风病变搐也;乍赤乍青者,瘈疭也;面青吐沫,卒不知人者,痫也。”...
...诊断学名词。三指同时按寸、关、尺三部以测脉象的方法。清·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诊脉之指法,见于经论者,曰举、曰按、曰寻、曰推、曰初持、曰久按、曰单持、曰总按。”...
...诊断学专着。一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四诊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象、主病、脉症宜忌、胎产脉、死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