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活用解郁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生牡蛎各30克,继服15剂,诸症消失。 按:该案患者体质素虚,因情志抑郁而发病,头晕、心烦、焦虑、虚汗出现有定时,皆在阴阳交替时发作,且发病时有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休作有时的少阳中风特征,虽无口苦、咽干、寒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288.html

中医药学的来源理论形成及其特色溯源_【中医宝典】

...和治疗作用,从而积累了一些动物及矿物药的知识。中国民间流传的药食同源的说法,正是对植物药、动物药起源的真实写照。 原始人通过对自然界动物习性的观察及自身对疾病的体验,还发现了某些植物的叶、茎对伤口的特殊治疗作用,从而发现了一些外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2.html

经方止呕有良效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出自于《伤寒论》厥阴篇359条: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条文原意是虚寒下利又复感外邪,医者不辨虚实误用吐下的治疗手段,致使脾胃更伤,脾气更陷,胃气更逆,形成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557.html

麻黄剂临证一剂知二剂已的启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汗,不加温覆,并不作汗。 上诉病例中所用麻黄剂为《伤寒论》所载方剂,亦称经方,古人称经方使用正确,确有覆杯而愈之速,观以上病例,知古人并非夸张,取效不速,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所学未精。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伤寒论》时,不仅要师其方,更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191.html

化滞益胃汤_【中医宝典】

...中医系学习6年毕业,从事消化疾病的研治工作。擅长内科,兼针灸。针药并用,辨证辨病相结合,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补中气调脾胃治消化,健脾土固肾气治消渴,益心气活瘀血治胸痹,纳肾气调阴阳治不育36字治病要决。采用经方、古方和先辈治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628.html

经方辨治眩晕三则_【中医宝典】

...1.麦门冬汤 靳某,男,54岁,干部,1989年3月8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近2年来伴有失眠多梦,心悸气短,胸闷发憋,活动后气短发憋加重。经口服降压药降脂药,证状时有改善。一周来因工作烦忙,病情加重。舌质暗红,苔薄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655.html

奴隶社会(2)药物知识的积累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药物知识的积累 商代的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关于药物的明确表述,但其中已有用鱼来散瘀血和用枣治疟疾的记载。《尚书》中已有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记载,这可能与当时多用大剂量且副作用较大的药物治病有关。同时也说明人们当时对药物的性能及副作用已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62.html

桂枝汤治疗荨麻疹的临床应用_皮肤病荨麻疹_【中医宝典】

...祖国医学病名为风隐疹。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始觉瘙痒,迅即出现扁平隆起 风团,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肤色潮红、瓷白或无变化;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搔抓后 随即起条索状疹块,消退不留痕迹。甚则剧痒。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咽喉不利,甚至胸闷...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1619.html

理中类方歌括类变心解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啜粥捂。 理中丸、汤应用颇广,非只治疗寒性霍乱,和大病后余之胃寒。《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将此方的应用推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曰人身上下左右俱病。不治上下左右,只治中气……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此方,运轴行轮之法,可参考之。这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189.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6)药物学理论的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药物学专书出现。但这些书后来大都散佚了。 本草一词最早见于《汉书·楼护传》。楼护是汉成帝时期(公元前32至公元前7年)的人,据《楼护传》记载,护少随父为医长安,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汉成帝建初二年(公元前31年)即有了本草...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4.html

共找到288,4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20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