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therland1957年发现cDNA、1965年提出第二信使学说,是人们认识受体介导和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一个里程碑。1977年Ross等用重组实验证实G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将G蛋白与腺苷酸环化酶的作用相联系起来,深化了对G蛋白偶联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70...
...充分体现了各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在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均具有创新性。为中药活性成分的初步筛选提供了一条可以借鉴的途径,为抗病毒中药新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以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宋凤瑞为首的科研小组,发挥...
...受体蛋白无法检出或其活性丧失,这种突变涉及到mRNA转录水平变异。如外显子1中缺6~10kb或外显子13~15kb缺失4~5kb;②另一类是因突变使分子量为120kD和ECG前驱体结构域抑制通过小胞体进入高尔基氏体的转送作用;③第三种是突变...
...、甘油三酯(TG)、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肌酸激酶(CK)和钾(K)、钠(Na)、氯(Cl)等共计16项进行了测定。并根据严格的统计学分析与计算,求出长毒试验动物正常参考值范围。该参考值将为中药新药安全性评价提供一个参考价值很强的...
...下列几种类型:①一类是因基因突变使LDL受体蛋白无法检出或其活性丧失,这种突变涉及到mRNA转录水平变异。如外显子1中缺6~10kb或外显子13~15kb缺失4~5kb;②另一类是因突变使分子量为120kD和ECG前驱体结构域抑制通过小胞体...
...,所有常用的处方安定药均以多巴胺受体为靶标。如今,Sandeep Patil和同事报告:一种特别的谷氨酸受体亚型mGlu2/3是一种选择性激动素,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安定作用。 在一组双盲、安慰剂控制的试验中,他们试验其新药LY...
...最大限度提高抗肿瘤疗效。 有关专家表示,这一研究结果为隐形纳米粒肿瘤靶向传释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Tf-PEG-rHuTNF-α分子复合物的成功合成和有效肿瘤靶向,为克服TNF-α等一大类细胞因子静脉给药存在的缺点开辟了...
...新药开发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 中药多糖的不同组分因其分子量大小、分布、单糖组成、糖苷链连接方式、分支度、溶解度、黏度等理化性能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将中药多糖以适当的方法分为不同分子量大小的若干均一组分,对每一组分进行药效...
...来看,中药多糖的结构复杂性无疑给寡糖链的结构测定和化学合成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应借助现代科技深入研究中药多糖的序列结构,开展多糖分子修饰研究,分子修饰可改变多糖的结构和部分理化性质,从而影响中药多糖生物活性,为中药多糖类新药开发和构效关系...
...基因突变也可导致受体蛋白质和量的改变。由于受体蛋白遗传性缺陷引起的一类疾病,称为受体病(receptor diseae)。受体病有获得性与遗传性之分。遗传性受体病研究得较多的有下列4种: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