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考古资料在古医籍研究中的作用_【中医宝典】

...古籍整理工作中的一大课题。 参考文献 1杨医亚.中国医学史M.第1版.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 2谭真.试论敦煌医学的价值J.中华医史杂志,1992,22(4):224. 3王旭,等.《灵枢·九宫八风篇》的九宫...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88.html

中医治疗骨折的方剂研究_【中医宝典】

...宋朝的鸡鸣散,就是张氏治一切筋骨损及马坠的方药衍变而来的3。 2.3 三期分治法与组方 目前中医骨伤科界中,多采用三期分治法和选方的原则(初期大出血的病例除外)4,即骨折的初期(伤后2周)用“攻”法;中期(伤后3~8周)用“和”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6523.html

捻转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指针刺中以向左捻转或向右捻转来区分补泻。《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今多以捻转的幅度、频率和次数来分别补泻。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为补;以捻转幅度较大(360°...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49.htm

捻转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手法之一。原称子午补泻。指针刺中以向左捻转或向右捻转来区分补泻。《标幽赋》:“迎夺右而泻凉,随济左而补暖。”今多以捻转的幅度、频率和次数来分别补泻。以捻转幅度较小(180°左右)、频率较慢、次数较少者为补;以捻转幅度较大(360°...

http://qihuangzhishu.com/192/591.htm

提插补泻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刺补泻法之一。指针刺得气后以针上下进退的快慢和用力的轻重来分别补泻的方法。《难经·七十八难》:“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意指插针为补,提针为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提插补泻手法。以反复紧按慢提(重插轻提)为补法;以反复...

http://qihuangzhishu.com/194/509.htm

浅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指针刺治病,采用刺人体表浅组织或仅及皮肤的程度。《灵枢·终始》:“脉虚者,浅刺之。”又“痒者,阳也,浅而刺之。”一般在皮肉浅薄之处或重要脏器附近的穴位,或病变部位较浅,属于热、虚证候,或体质虚弱及感应灵敏患者,适于浅刺。浅刺虽不致引起...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647.htm

爪法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刺法名。指针刺时以拇指指甲爪陷穴位,便于进针的方法。《针经指南》:“爪者,凡下针,用手指着力置针有准也。”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抓而下之。”②推拿手法名。即掐法,《肘后备急方·救卒中恶死方》:“救卒死……令爪其病人人中,取醒。”见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470.htm

推而纳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刺法用语。为针刺补法操作的要领,与泻法“动而伸之”相对。《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指针刺得气后,将针推进并向下按纳(插)称为补。《灵枢·官能》补法用“微旋而徐推之”,为《难经》所本。后世所称的“紧按慢提”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15.htm

“校诂法”与“注释法”关系辨析_【中医宝典】

...解读者的理解当中。”1 综合研究原典义与诠释义的关系,正是体现医学文献研究中逻辑的和历史的辩证统一关系,探讨医学文献的史学价值和现实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 原典义与诠释义的一致性关系 如果所要训释的对象是客观具体的实物、历史事件、规律现象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63.html

偏角的解释_偏角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船舶航行时纵轴线与航行轨迹切线间的夹角 drift angle 指示器或指针相对刻度盘零读数的偏转角 deflection 国语辞典 入射光因折射作用與折射光所形成的夾角。...

http://hanwen360.com/c/358776.html

共找到374,92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