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真理之探源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其有功仲景,良非浅鲜。欲探求温病学之原委者,不能不加之意也。此外,元 王安道之《医经溯洄集》,虽误以仲景《伤寒论》专为即病之伤寒设,不兼为不即病之温病暑病设,然能辨别温病与伤寒,井井有条,亦可资研究之书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6-2.html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_《实验动物科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基因区域的重要对象之一。同人的HLA抗原相似,RhLA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荷兰灵长类中心Balner为首的小组在这方面进行过长期的研究,结果发现,猕猴RhLA的基因位点排列同人类相关性。8.细菌、病毒性疾病病的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954/49.htm

温病解释之正误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后汉张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自云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则其为广义《伤寒论》明矣。广义伤寒云者,即《难经》所谓伤寒五∶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是也。盖伤寒乃外感之总名,《伤寒论》统论外感之书也。惜其书经三国兵燹残缺失...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6-1.html

温病治法要略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为病愈.若白如积粉.板贴不松者.为粉白.乃疫毒入踞募原也.温病见此最重.先以银翘散透解.如不效.再用达原饮法.·黄舌.地而浓者为浓黄.甚则老黄灰黄燥裂纹.宜用增液承气下之.(凡苔见裂纹.下时均宜加增液汤.) 虽黄而润.或薄而滑者.热未伤...

http://qihuangzhishu.com/271/14.htm

秋水仙碱新作用——延缓肝硬化向肝癌进展_【中医宝典】

...墨西哥Arrieta等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在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中,秋水仙碱治疗可预防和延缓肝细胞癌(HCC)的发生。该研究将发表在2006年10月15日的Cancer上。 该研究对186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患者进行了评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357.html

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小板靶向中药值得期待_【中医宝典】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药有效成分及单体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靶向药物的有效成分及单体的研究更是现代中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血小板与多种复杂疾病的发生、进展、愈后密切相关,其靶向药物的研究有可能成为防治缺血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361.html

新型给药系统基础研究如火如荼_【中医宝典】

...依然是药学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在两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和10项三等奖中,均卓越成果显现。这与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建设”项目中,新制剂与新释药系统技术平台的建设内容相一致。该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主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1993.html

气血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一)气血虚证的研究1964年上海医学院附属广慈医院舌象研小组建立慢性失血气虚证模型。刘亚光1979年在浙江中医学院学报发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气”的本质”,产生了较大影响。湖南中医学院王明辉对“气”的本质也较多理论研究。北京中医...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6.htm

温病总论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与伤寒迥不相同.伤寒必在冬月.温病四时皆.伤寒乃感严寒之气.日传一经.宜分六经施治.温病乃感温热秽浊之气.传变不定.宜分上中下三焦.及邪之在气在血以治之.以古书所列温病而论.春初风木当令而病者为风温.春末夏初温热渐盛则为温热.夏令病...

http://qihuangzhishu.com/271/5.htm

伤寒温病辨(四则)_《温病指南》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此处最易相混.但伤寒中风脉浮缓.中寒脉浮紧此则不缓不紧而动数.且口渴及午后热甚等证.与伤寒判然不同.至春夏时天气渐暖.则只有温病.绝无伤寒.更不难知矣.伤寒病六经递传.或汗或下.邪退即愈.温病则传变不常.不能一发便尽.有得汗热退.二三日复...

http://qihuangzhishu.com/271/6.htm

共找到430,7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