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事件”(或“幻灯片事件”)是鲁迅生命重大转折的开端,鲁迅从此走上文艺生活的道路。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也写到看影画受刺激的事情。 仙台医专改成的东北大学(前东北帝国大学)里,还保存著许多日俄战争时事片,然而鲁迅生前几次忆述的“...
...台静农、金溟若、张我军、张秀哲、洪炎秋、李秉中、徐梵澄等。 鲁迅最好的朋友是许寿裳,曾密切交往的朋友也很多;教育部时期的同事常来往除了许寿裳还有钱稻孙、齐寿山(齐如山的弟弟)、马裕藻(即马幼渔,马珏的父亲)等。 ...
... 【注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一日《文学》第一卷第三号。 〔2〕伍实即傅东华(1893—1971),浙江金华人,翻译家。当时《文学》的编者之一。 〔3〕休士(LAHughes,1902—1967)美国黑人作家。一九热*年七月...
...二月十日致曹靖华的信中曾说:“回忆《坟》的第一篇,是一九○七年作,到今年足足三十年了,除翻译不算外,写作共有二百万字,颇想集成一部(约十本),印它几百部,以作记念,且于欲得原版的人,也有便当之处。”这一计划鲁迅生前未能实现。一九四一年,许广平...
...是:为完成他主体阶级的历史的使命,不是以观照的——表现的态度,而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产生出来的一种的斗争的文学。” 〔13〕《北新》半月刊第二卷第一号(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发表署名甘人的《中国新文学的将来与其自己的认识》中有“鲁迅……是我们...
...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因有此称。 〔5〕“每下愈况” 语见《庄子·知北游》。章太炎《新方言·释词》:“愈况,犹愈甚也。”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三号(一九二五年八月一日)的《孤桐杂记》中,将这个成语错用成“每况愈下”:“尝...
...《文选》,是因为恨他没有推荐我的书,然而我又并无书,然而恨他不推荐,可笑之至矣。 这是“从国文教师转到编杂志”,劝青年去看《庄子》与《文选》,《论语》,《孟子》〔9〕,《颜氏家训》的施蛰存先生,看了我的《感旧以后》(上)一文后,“不想再写...
...创作和研究工作,经常帮助鲁迅校对和抄写稿件,并积极为鲁迅创办的《莽原》周刊撰稿。 1925年10月12日,许广平以“平林”笔名,在鲁迅主编的《国民新报》副刊乙刊上,发表了《同行者》一文,歌颂鲁迅“以热烈的爱、伟大的工作给人类以光和力”,使“...
...稍微感到一点热闹。内容自然是很庞杂的,因为希图在这庞杂中略见一致,所以又一括为相近的形式,而名之曰《未名丛刊》。 大志向是丝毫也没有。所愿的:无非(1)在自己,是希望那印成的从速卖完,可以收回钱来再印第二种;(2)对于读者,是希望看了之后,...
...鸭绿江畔》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八月《汗血月刊》第一卷第五期。 〔4〕法捷耶夫(A.A._]IXXY,1901—1956)苏联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毁灭》、《青年近卫军》等。《毁灭》由鲁迅译成中文,一九三一年先由大江书铺出版,译者署名隋洛文,继以“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