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证治体会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者治以桂附八味丸益之。唯咳一证古人论述偏少,且有:“六气之中不为病”之说,《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论六淫病机十二条,独不及,迨至金元·刘河间始有:“诸涩枯涸,干劲皱揭”之论,而有邪为病的病机。 邪干涩易伤津液,故经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876.html

食疗防春分清温和凉_【中医宝典】

...春季,乍暖还寒,风高物,人们最容易发生邪疾患。预防春最安全的方法是食疗,不仅益体,更能防病,但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因此,根据寒热温凉的不同,对症选择药膳进行食疗是预防春的关键。 一、温燥型 表现为干咳、连声作呛、口干、痰少而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2.html

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化指外邪消耗津液的一种病理变化。 【化】 指外邪消耗津液的一种病理变化。,是津液缺少。由于热伤津液或素体阴亏、内热亢盛等因素,均容易使邪气化,出现口干、咽、唇焦、口渴、便秘、尿赤、干咳咯血等体液耗损的症状。参见“内”条。...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93.html

养阴清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目经大成》养阴清汤生地 玉竹 百合 百部 石斛 麦冬 石枣 淡竹叶 当归 人参 五味子 甘草 山药漏睛,痼疾也,不治不变,治亦鲜愈。然无夜无明,血泪沾襟,风仪实不可观,不得不勉为燮理,以尽医职。故主是方,以清金润燥为首务。生地、百部、...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yangyinqingzaotang.html

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血虚筋急而振搐者,有火邪乘乱融和之气成内障者,有腾血涌 帏赤胜烂者、结为瘀肉如鸡冠者,再加服以香药物,概酒色不禁,致阴愈亏而火益炽,火益炽而风弥烈,病变为花白、凝脂之重者。治当因上寻因,大抵调气为先,清火次之。不然,源既不绝,流何能止,今...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3-1.html

门方(计方五条)_《脉症治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清汤 治血虚筋痿.由胜也.人参 黄 当归 白术(各一钱)陈皮 茯苓 黄柏 苍术 麦门冬 生地黄(各八分) 猪苓 泽泻 黄连 神曲(各七分)甘草(三分) 五味(十二粒) 升麻(三分) 柴胡(四分)上作一服.姜一片.枣一枚.煎.食远服.浓...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zhengzhifang/702-19-4.html

剂_方药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剂为可去湿的方剂。 【剂】 可去湿,如桑白皮、赤小豆之类。例如水肿病,水湿停蓄于皮肤间,面目四肢都肿,脘腹胀满,气喘,小便不利,可用“五皮饮”(桑白皮、陈橘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赤小豆桑白皮汤”(即以上二味)也可治水湿停蓄...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160.html

证_《张氏医通》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因风者。谓患风人病目也。风在五行为木。在脏为肝在窍为目。本乎一气。故患风人。未有目不病者。然必因其故而发。有日浅而郁未深。为偏 歪斜者。有入脾而睥反湿胜赤烂者。有血虚筋弱而振搐者。有不禁而反伤精神。及恣嗜热。蕴郁而为内障者。有风盛血滞。...

http://qihuangzhishu.com/495/168.htm

立秋伊始应防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秋季又是夏去冬来的转换时期,人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由此秋燥之邪就易乘虚侵入,引起许多疾病,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不知不觉立秋了。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秋季干旱少雨,邪当令。秋季又是夏去冬来的转换...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656.html

导气除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脾胃论》导气除汤治饮食劳倦,而小便闭塞不通,乃血涩致气不通而窍涩也。滑石(炒黄) 茯苓(去皮,以上各二钱) 知母(细锉,酒洗) 泽泻(以上各三钱) 黄柏(去皮,四钱,酒洗)上 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稍热服,空心。如急,...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aoqichuzaotang.html

共找到93,70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