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慕岐(1894-1981年),男,汉族 ,上海市嘉定县娄塘镇人。原上海市中医文献研究馆馆员。曾拜苏州名医胡一阉门下,擅长伤寒、湿温及女科,悬壶上海吴淞。张氏崇尚轩岐,精研内难,通于四诊,遐迩知名,恪守八纲,诊疗多效,博得当地病家信仰,...
...本报讯(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冷艳华 张红琦)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6位名医和学科带头人最近欣喜地跨入“有车一族”,该院拨巨资陆续为他们购置了本田、千里马、雪铁龙等名牌小轿车。这一尊重劳动、爱惜人才的举动在鹤城齐市医疗卫生界被传为佳话,也在...
...近代医家。字明君,号明斋。江苏常熟人。先习儒,因屡试不弟,加之母病,而习医书以事侍养之,日久遂通医。精于痘科,尝着《世界历代名医传略》一书行于世。...
...叶桂,字天士,号秀岩,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采都是当地的名医。叶桂幼时便随父亲学医,14岁时,父亲去世,便又随父亲的一位姓朱的门人继续学习。他勤奋好学,聪颖过人,没几年,就超过了教他的朱先生,声名远播。他是...
...陈念祖(1766~1823),字修园。一字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湄村人。祖父陈居廊,博学通医。父陈廷启,号二如,早逝。幼家贫,刻苦习儒,兼习古代医典,尤推重仲景之书。早年肄业于福州鳌峰书院,乾隆五十一年(1786)补诸生。此后曾随泉州名医...
...忽思慧,一译和斯辉,生卒年月不详,蒙古族(一说为元代回回人),约为13、14世纪间人。忽思慧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营养学家,在我国食疗史以至医药发展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元仁宗延佑二年(1315),赵国公常普兰奚任徽政院使,掌管侍奉皇太后诸事...
...张伯臾治学,主张寻本溯源,以《内经》、《伤寒杂病论》为基础,但同时又必须结合临床广览医书,撷采众长,这样才能增进学识,提高医术。他认为读历代医家之书,不能肓从,不能不加思索地兼收并蓄,重要的在于认真地进行临床验证,方能学到真谛。徐灵胎评注...
...实际中研究。 随着生产发展,社会安定,人口也不断增长。永徽三年(652)全国有户三百八十万,较太宗初年增加将近一百万。开元二十四年计户八百一万八千七百一十,比永徽初年增加两倍余。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对外贸易也明显发展。唐代的...
...伊尹(约商初时期) 名伊,尹是其官职名称;一说名挚。相传为商汤王的厨师,后任宰相。精于本草药性,熟知食物的治病作用,进而总结民间运用食物治疗疾病的经验和药物的治疗性能,创制汤剂。《通鉴》载:“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 扁鹊(约公元前5世纪...
...,设诊所于陕西北路,长期来诊务繁忙。著述有《儿科学">中医儿科学》等教材,及《内科 要》、《奚伯初儿科医案》等。 名医:奚伯初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证治经验 •一、乳蛾 •二、泄泻 医案 •案一、顿咳(百日咳) •案二、顿咳 (百日咳...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