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脉证并治·伤寒论

...太阴之为,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太阴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太阴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

http://www.wenxue360.com/guji/3703.html

中医观手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印度,以及中国的古医家都运用看手相寻查疾病,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观手是自我检查疾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医学道理。当然,如果把看手相认为是能够全部探知疾病的微小变化,或者把它摆在一个与现代先进诊断仪器的同一水平,...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810.html

脉象_《灵素节注类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足。数动一代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此举通体脉象阴阳虚实之纲,以外感内伤轻重之也。夫脉之流行,一如溪水,而有源流澎湃之势,其阴阳升降出入之理,存乎其中,故有上、下、来、去、至、止六字,教人揣摩领悟。自尺...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sujiezhuleibian/622-10-4.html

周仲瑛_四诊合参之 望诊 诊--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证技巧(一)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蒸而生,故观苔之色质,多能显示脾胃的病候。至于肺的分属部位虽无明确界定,如结合《伤寒指掌》胃经分候法,似当界于上脘舌尖与中脘舌中之间,上脘涉心肺,中脘则关乎肺胃。观察舌体形态,亦是重要的一环。察老嫩以邪实或正虚;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1.html

蒙医诊_【中医宝典】

...蒙医学中的诊与中医学的不同,它专指听声音的变化来认识疾病,而把嗅气味诊病叫做嗅诊。 听的内容包括听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呃逆、嗳气等声音变化。根据蒙医的理论,发声主要依赖赫依的活动,经过肺、气管、喉、舌、齿、唇、鼻等器官的作用而产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88.html

脐部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多为癌症。上面介绍了肚脐的一些常识,生活中许多人尤其是儿童,喜欢用手去掏肚脐,小孩子多为好玩,成人多认为里面有脏东西。注意不可掏肚脐,这样做往往会引起发炎,而且这儿的腹壁很薄,炎症如加重,会有穿透至腹腔内的危险,引起更为严重的急腹症。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33/116.htm

姿势_《常见病自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姿势主要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以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病人的姿势,动作等都是体内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不同的疾病带表现出不同的姿势变化。古人将其分为“动静强弱俯仰屈伸”八个方面,称为八要。这八方面互相作用使人体保持一个随意...

http://qihuangzhishu.com/133/67.htm

爷娘唤女声,但黄河流水鸣溅溅。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南北朝的《木兰诗 / 木兰辞》类型:山水原文如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机杼声,惟女叹息。(惟 通: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

http://wenxue360.com/mingju/3211.html

冬温条十条_《六因条》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例》中阳明经病腑、气分血分,逐一辨明,方可下手,否则如涉海问津矣。冬温条第五冬温烦热神昏,舌赤苔黄,口渴咳嗽,斑疹脉数,此邪在肺胃。宜用沙参、连翘、元参、石膏、甜杏、川贝,桑叶、大力、人中黄,牛黄丸等味,清气透斑也。热渐传营,神昏...

http://qihuangzhishu.com/788/15.htm

差后劳复食复阴阳易脉证并治篇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时,审其脉证而详之,则施治自无误矣。□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碁子五六枚。【注】大病差后,谓伤寒病新差后也。劳复者,谓起居作劳复,非房劳复也,宜枳实栀子豉汤主之。温覆,令微似汗自愈,不取其涌者,以热...

http://qihuangzhishu.com/337/116.htm

共找到178,86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