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本_《老子道德经校释》

...钱大昕曰案河上公注本“道可道”以下为道经卷上,“上德不德”以下为德经卷下。晁说之跋王弼注本,谓其不析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不知陆德明所撰释文,正用辅嗣本,题云“道经卷上”,“德经卷下”,河上本不异。晁氏所见者,特宋时转写之本,而翻...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6.html

老子新说_道家_【文学360】

...老子文产生于中国春秋末期,史经周景王变法、战国纷争、秦始皇“焚书”和汉武帝对老子“绝其道”,其诸多版本仍然传抄、传印了2500多年!这个历史奇迹用汉武帝下属司马迁《史记》解释说老子见周朝将亡,隐居到边关,为关尹写的五千余言道德文章。这...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31.html

道教的历史观_宗教文学_【文学360】

...是后天开辟的历史观。天道教称过去为先天,未来为后天,认为随着先天后天的交替,文化在不断更新。后天开辟是指旧的文化由于自身矛盾而衰落,新的文化适应客观需要而兴起。现在是新旧文化的交替时期。这种历史观认为,人类总体文化是包括循环、盛衰和发展...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84.html

老子·道经·第四章解读

...理解。老子“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谐合,追求个人的生活方式、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道 、自然、天地相契合的最高境界。刘伶的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行,正是对世俗和礼教的唾弃,正是把自己的精神、肉体融合到自然广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3.html

孔子的品格直道而行_儒家_【文学360】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940.html

道教诗词文学_道家_【文学360】

...所载《师策文》就是一篇。这篇歌谣在用韵上“句句连押”,可视为七言诗的雏形。差不多《太平经》同一时代问世的《周易参同契》则有四言诗五言诗的句式。 魏晋时代,道教诗词的种类随着道教活动的扩大和神仙传说的流播而增加。此时,用以暗示炼丹方法的七言...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12.html

道教的历史_宗教文学_【文学360】

...神道教「神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书记」,书中记载「天皇信佛法,尊神道」。「神道」二字虽然源自中国汉字,但实际上中国日本对此词的概念不同,我们若按字面来解释神道教,必会被其名称所误导。 日本人称一切神明为Kami,汉字传入日本后,「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41.html

道教赋体散文文学_道家_【文学360】

...》等节,以介绍修炼还丹的方法道理,作者在遣词造句过程中,注意句式的对仗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在《道生一》一节中写道“漠漠玄玄,浩浩无边。生自无名之始,发当太一之前。交错施为,作化物之玄母;氤氲含孕,遂结象于先天。水含其一,火生其二。橐籥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210.html

第三十八章_《老子道德经校释》

...以明黄帝自然之治,即礼运篇所谓“大道之行”,故先道德而后仁义。孔子定六经,明禹、汤、文、武、周公之道,即礼运所谓“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故中明仁义礼知,以救斯世。故黄、老之学孔子之傳,相為表◆者也。又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4.html

道教的礼仪_道家_【文学360】

...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其戒律所不同之处是,戒律是用条文明确下来,违者必罚。而礼仪则是道土最起码的举止规范,违者则视为品行不端。属于道教仪范部分,道教的礼仪内容很复杂,小到日常称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礼仪,同时...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190.html

共找到609,5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