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中医发展是当代研究热点,中医发展所经历曲折之路是中医有识之士为之奋斗动力。21世纪对中医发展是个机遇与挑战,更需要广大中医医务工作者具备清醒头脑。 发挥中医特色,提高中医治疗特异性 提高中医治疗特色是当前中医发展主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91.html

对中西医结合学科及专业发展几个问题思考_【中医宝典】

...“中西医并重”、“实行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方针重要内容。中西医结合历史已经相当悠久,据有关资料记载,可以一直上溯到明末清初,以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万历年间来华为标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逐渐传入中国,西方近现代医药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70.html

晚清时期中医教育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近代中医教育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晚清时期,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京师开设同文馆、太医院教习厅复设医学馆,至光绪末年各地出现中医社团组织,为官办医学教育延续及民办中医教育之兴起。第二阶段北洋政府时期,从民国二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75.htm

张山雷 简历_【中医宝典】

...担任教务主任,任职15年,为我国近代中医教育奋斗一生。 张氏虽然忙于教务,而从未辍诊,临床医学造诣颇深。他阐发经论而不盲从,参证西说而无附会,治学方法在当时备受赞扬。张著《中风斠诠》,阐发《素问》“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厥则暴死……”与“血菀于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926.html

张山雷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担任教务主任,任职15年,为我国近代中医教育奋斗一生。张氏虽然忙于教务,而从未辍诊,临床医学造诣颇深。他阐发经论而不盲从,参证西说而无附会,治学方法在当时备受赞扬。张著《中风斠诠》,阐发《素问》“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厥则暴死……”与“血菀于上使...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angshanlei/index.html

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_《中医妇科学》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设立了“太医署”,这是唐朝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和医疗机构,专门培养医药人才。自晋至唐临床医学日益兴盛,发展特点是逐渐趋向专科化。当时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兼长内、妇、儿各科,所著《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全书凡30卷,有妇人方上、中、...

http://qihuangzhishu.com/81/3.htm

独生子女性格发展_【中医宝典】

...今天城镇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性格发展,是一个有争议问题。一种观点,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特殊儿童,甚至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无论如何要认识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0368.html

现代藏医学发展情况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得到很好保护。(一)西藏地区藏医发展概况在和平解放前,雪域医药卫生事业主要集中在“门(曼)孜康”。正如前述,尽管藏医药学在近代有一定发展,但这主要集中在上层统治阶级。即便有一些慈善事业,广大农奴也只能是可望不可即,没有得到实惠。从这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06.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柯韵伯《伤寒来苏集》等等。明清创温病辨证,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卫气营血辨证,吴鞠通《温病条辨》中三焦辨证,分别开创了对温热病病变表坎特征与转变规律研究。近代,诊断学发展较慢。1917年,曹炳章著《彩图辨舌指南》,把辨舌诊断与...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_《医学微生物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了解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方法及预防原则。掌握了医学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可为学习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有关学科打下基础,并有助于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weishengwuxue/963-3-2.html

共找到847,3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