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巧妙认识生态人体--脏象学说_【中医宝典】

...不了解中医的人往往有一个疑问:中医不依靠仪器检查,怎么就能了解病情呢? 其实,中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可以通过外在的表现判断内在的健康状况。这就是中医的“脏象学说”。� 所谓“脏”,也就是藏,是深藏在身体内部的器官。“象”就是现象,是表现...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082.html

亢害承制_五行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见《素问、六徵旨大论》:「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亢,即亢盛。承,作抵禦解。制,即压抑或节制。五行学说认为,事物有生化的一面,也有克制的另一面。若有生无克,势必亢盛之极而为害,因此必须抵禦这种亢盛之气,令其节制,方能维持事物的正常...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kanghaichengzhi-1809.html

经络学说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学说是关于人体经络的循行分布规律及其功能的中医生理学说。经络学说的基本理论在《内经》中有较系统而全面的论述,这表明经络学说是在从春秋到战国的较长时期内逐步完善起来的。1、经络学说的逐步完善经和络分别指经脉和络脉,“脉”、“经”、“络”...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0.htm

陈健民_学术观点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千年的中国医学理论,就是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影响与指导下形成的,成书于先秦两汉的《黄帝内经》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学说、运气学说、病因学说等等,所包含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即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哲学思想的渗透、参与和融合。在中国古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jianmin/469-2-1.html

五行之健康_【中医宝典】

...阴阳五行学说运算法则,可以应用到宇宙中一切自然现象和人体内疾病、治疗等,人体疾病的发生就是人的生理、心理在不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人体内五行的失调所引发而起的。凡论疾病。 一、必须先看日干是否强旺,格局是否纯粹,喜用是否有力。因为日干强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66.html

体质学说与养生_《中医养生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共性,同时在人类群体中也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的研究完全支持了中医的体质学说中医的体质概念与人们常说的气质不同。所谓气质,是指人体在先后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精神面貌、性格、行为等心理功能的、即神的特征,而体质是形与神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06.htm

现代医学相关学科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才地反映了处于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人体的一般运动变化规律”。邓平修、常青主编的《医学方法概论》认为五行学说存在机械论的倾向,此类取象是一种表浅的方法。关于中医的理论概念的研究目前正与中西医比较研究结合起来,逐步向深化。二、医学社会学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1.html

藏象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现代人体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中,却不完全相同。 一般来讲,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可能包含着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几个脏器的生理功能;而现代解剖生理学中的一个脏器的生理功能,亦可能分散在藏象学说的某几个脏腑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23.html

刘树农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书店图书馆,涉猎包括现代科学、西医学说,以及日人的《皇汉医学》等著作,印证临床所见,不自觉地运用了辨证法的思维方法;60岁以后进入上海中医学院,开始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法则重新钻研中医理论,并由此“豁然开朗”。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行医...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liushunong/index.html

理论的运用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如果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共识:中医的问题没有出在理论上面。既然没有出在理论上,那为什么会出现我们今天的这个局面呢?这就需要从我们自身上去找原因。我们对中医理论的领悟如何?我们是否真正把握了中医理论的临床运用?记得1987年,我的师父曾经接过一...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4.htm

共找到417,73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