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成培 朝代:清 年份:公元1838年 跋 白缠喉叙 自叙 《续重楼玉钥》自叙 序 总论喉痹大意 论喉痹关乎运气而有火湿寒之异 统论脾胃皆交于口而脾为之主 统论唇为脾胃肝之所主 统论舌为心脾所主 论齿为肾胃大肠所属 诸证补遗 附录 ...
...或淤血重质度硬,但一般有充实感。囊性肿大有囊性感表面不平。必须指出,脾脏肿大的程度及质度不仅因病因不同而不同,还可因病程、治疗情况及个体反应性不同而有差异,在判断时要注意这些因素。 3.伴随体征 各种不同病因引起脾大外尚有不同的伴随体征。 ...
...书中对八纲之辨颇详,如论中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是辨阴阳;第70条“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是辨虚实;第91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
...夫流注腿痈,证虽殊而治则一,要在辨其阴阳,明其虚实而已。若因于风寒客热,或暑湿交蒸,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能越于皮毛,行于营卫之间,阻于肌肉之内,或发于周身数处而为流注(有生于四肢关节者,有生于胸腹腰臀者),或发于腿上而为腿痈,此属实邪阳证...
...凡血色有辨,固可以察虚实,亦可以察寒热。若血浓而多者,血之盛也;色淡而少者,血之衰也。此固大概之易知者也。至于紫黑之辨,其证有如冰炭,而人多不解,误亦甚矣。盖紫与黑相近,今人但见紫色之血,不分虚实,便谓内热之甚,不知紫赤鲜红浓而成片成条者...
...本病又名“缠腰火丹”,“蛇串疮”及“火带疮”等。是以生于腰肋间的庖疹,色红,形似蛇行,故名。多发于春秋季,起病突然,患部先有刺痛,或伴有轻度发热,疲乏等。多发于身体一侧,常见于腰肋部,其次为胸部,头部则较少见。发病时患部出现大小如绿豆或...
...1 小辨:公曰:“寡人欲学小辨,以观于政,其可乎?”子曰:“否,不可。社稷之主爱日,日不可得,学不可以辨。是故昔者先王学齐大道,以观于政。天子学乐辨风,制礼以行政;诸侯学礼辨官政以行事,以尊天子;大夫学德别义,矜行以事君;士学顺,辨言以遂...
...,入肝为泪,入脾为痰,入肺为涕,自入为唾,一曰自入为精。其病身热,小腹痛,足胫寒而逆,其脉沉缓而大;中暑得之为正邪,当恶焦臭。心主臭,入肾为腐,入肝为臊,入脾为香,入肺为腥,自入为焦。其病身热而烦,或心痛,其脉浮大而数;此经与彼经齐病曰合;...
...芎 犀角(屑各半两) 升麻(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丸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日可三五服,瘥。治缠喉风,及喉痹。如圣丸方大黄(末一分) 蜗牛(二七枚) 白矾(末) 马勃 陈白梅皮(各一分)上五味,于五月五日...
...芎 犀角(屑各半两) 升麻(一两) 甘草(炙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小弹丸大,每服一丸,含化咽津,日可三五服,瘥。治缠喉风,及喉痹。如圣丸方大黄(末一分) 蜗牛(二七枚) 白矾(末) 马勃 陈白梅皮(各一分)上五味,于五月五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