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病之法,无过于望、闻、问、切,所谓四诊也。此四字无人不知,果得其法,病无不治。而医多差误者,口能言之,而心不能得,手不能应也。其中奥妙,本难尽言,然初学诊病,果能得其大略,临症留心,久之纯熟,自然触手成春。第一曰望。望者,望其色也。凡人...
...络脉以察病,如《灵柩·经脉》:“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索问·经络论》:“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 色诊又与经络系统中的皮部相关,皮部是人体暴露于外的最浅表部分,经络系统中的十二皮部,有其各自的...
...,亦有生诸虫物者,皆用此治。一妇人,小便自遗,或时不利,日晡益甚,此肝热阴挺不能约制。用六味丸料加白术、酒炒黑黄连七分、知母五分,数剂,诸症悉愈。若误用分利之剂,愈损真阴,必致不起。一妇人有孕,小便不利,小腹肿胀,几至于殒。用八味丸一服,...
...世之医者,于妇人一科,有《专治妇人方》、有《产宝方》。治以“专”言,何专攻也;方以“宝”言,爱重之也。盖医之术难,医妇人尤难,医产中数体则又险而难。彼其所谓《专治》者、《产宝》者,非不可用也。纲领散漫而无统,节目谆略而未备。医者尽于简易,...
...(灵枢论疾诊尺篇)黄帝问于岐伯曰∶余欲无视色持脉,独调其尺以言其病,从外知内,为之奈何?(欲诊尺以知脏腑,故曰从外知内。)岐伯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寸口之脉,由尺达寸,故但诊尺部之脉,其内可知。通身形体,难以尽...
...诊断学的核心,是一个整体。 它们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紧密的联系性,是辨证的统一体。临证时,必须密切配合,四诊合参,才能正确的辨证,《索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
...王汉皋谓∶有始孕不及十日半月,其人狂厥欲死,但时发时止,发如病危,止即如常,即须防是有孕,而未明言,所以致此之故也。历验所诊始孕,怪脉、怪证甚伙。其证或极寒内栗,或极热如焚,或气短欲绝,或汗出不止,或遍身发斑,或腹痛如撮。其脉或一部不见,或一...
...君子非好与昔人辨以要誉也。盖昔人有一误,流为千百世之祸者,苟不证其非,虽曰谦让,其如人命何?如精选《圣惠方》二十三卷,论妇人赤白带下云∶妇人带下者,由劳神过度,损动经血,致令身虚,受于风冷,风冷入于脬络,传其血之所成也。又有巢氏内篇四十四...
...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
...问诊中,把询问病情的重点归纳为十条,称为“十问”。见于:《景岳全书》:「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后两句已包括了切诊、望诊和闻诊的内容);陈修园《医学实在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