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中医宝典】

...医学理论形成 战国至秦汉时期,由于医学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和日益丰富,一些重要医学典籍相继问世。其中《黄帝内经出现,标志着伤寒杂病》。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素问》流传到唐代时已残缺不全。唐朝太仆王冰其进行收集整理,增补了第卷中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0.html

中医儿童多动症认识_儿科神经系统疾病_【中医宝典】

...和情绪不稳,也不致影响他们生活和学习。但那些症状较重患儿,必须服用药物或配合其他治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有可能发展成破坏性、攻击性行为或形成“成人”,甚至转变为其他精神疾患。 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erke-2/b2874.html

中医学心脏病理变化如何认识?_【中医宝典】

...中医理论认为:心功能是主阳气,主血脉,主神志。首先是主阳气,其次是主血脉,主神志。因而心脏如发生病理变化,首先是阳气方面亏损,其次才是血脉损害。所以《素问·四气调神》说:“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太阳,即指心中之阳气,内洞,即指...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11.html

《素问》之“足”字考_【中医宝典】

...关键词:《素问》 足 足生丁 痛风 文献研究 《素问》作为《黄帝内经一部分,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古奥,参阅古今历代注家解释,有些问题依旧存在争议,例如:《素问·生气通天》:“高梁之变,足生丁,受如持虚。”历代注家根据各自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93.html

五官科疾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主医籍口腔生理解剖、病理以及病症有所论述,并某些疾病采用针灸疗法。《素问·上古天真》已明确记载女子岁“齿更”、21岁“真牙(智齿)生”;男子8岁换牙,24岁主智齿。这和现代情况基本吻合。《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54.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中医宝典】

...、十二皮部、十五别络、孙络、浮络等。《内经十二经脉和循行走向、络属脏腑及其所主疾病,都作了明确记载。由于经脉不仅在生理上是运行气、沟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毛筋骨通道,同时在病理上也是传导病邪途径。因此,经络在诊断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174.html

夏商西周时期人体和疾病认识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人体认识甲骨文是目前为止发现最早古代文献,其中包含有可供研究殷商时期人体、疾病认识宝贵史料。甲骨文中包含有大量象形、会意文字,从文字形体上,可以看出商朝人人体已有一定认识。首,象人侧面头形;耳,象耳轮廓;目,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8-3.html

中医词典其他:第四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敢于创新,外科杂证手术治疗、外治和民间效方都比较重视。书末附载《先哲察生死秘法》等三。全书内容简要,切于实用。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医门棒喝》医著作。四卷。清·章楠撰于1825年。收章氏“天气阴阳”、“太极五行发挥”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2-4.html

脉诊学认识_【中医宝典】

...一、关于脉学应有认识 祖国医学宝库,无论是在哪一个部门,都值得我们去发掘。拿脉学来说;这里面也蕴有着无尽丰富宝藏。脉学文献资料,有必要进行深入地学习,特别是应该而且需要向老年中医前辈们学习活经验。 脉学祖师除内经外,便是扁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43.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