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处方用药便能得心应手了。他说:“读古人书,或臧否人物,切不可割断历史,最重要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前人丰富的临床经验,来扩大自己的眼界,增加治病的疗效。”又说:“《汉书·艺文志》方伎四家,为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经方之所以成为学派,乃当时...
...特征及太阴病的重要场所,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所以,凡是腹部的病变,都要考虑到它与太阴的相关性。另外,太阴篇主要是讲坤土,主要是讲脾胃,而《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言仓廪之官,言五味出焉,这就牵涉到两个问题。...
...#e# 中医学里,预防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注重未病先防,而且强调已病的及时处理,防微杜渐及疾病初愈后的将息调养。 一、中医预防学的体系 1、未病先防: 中医十分重视养生,《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
...《辞源》云:“中医开完处方,末尾加一两味药作为药引,又叫引子。”可见中医临证处方后每多涉及药引一事,药引者必与主方疗效一致,同气相求,可增加临床疗效,故尤在泾说:“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则不通病所。”清代,张睿曾作《药引论》专篇,指出...
...一系列重要观点,不仅为中医内科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还论述了200多种内科病证,一般都能从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等方面加以论述。汉代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着成《伤寒杂病论》,书中伤寒部分(后人将其整理成《伤寒论》)以...
...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注重医疗实践。行医六十年,擅长糖尿病、脾胃病、妇科病和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患者欢迎和赞扬。 在糖尿病的...
...经验,并在临床上加以实践,加上政府的大力号召(如“10、11批示”,1959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等),指导思想明确,使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研究工作有可能比前一阶段广泛而深入,其特点为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临床研究,实行辨病与辨证分型...
...验方,所谓《伊尹汤液经》即集验方的最早典籍。”(《胡希恕讲伤寒杂病论》) 这里明确指明了中医经方的辨证论治不是辨病论治,因为经方的治病经验总结,主要来自于症状反应、方证经验总结,不是来自于辨病治疗总结。也就是说,经方是由症状反应总结的科学...
...他们的继承人,采取师承方式进行培养。我省有31名老中医入选。 姜堰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医师谢兆丰已81岁高龄。他1949年随师学习中医,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近60载。临床上,他长于内、妇科杂病,并致力于肝胆系统疾患的研究,对胆囊炎、...
...□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社 由新安王氏医学传承人王键教授领衔编撰的《新安医学精华丛书》,近期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安医学精华丛书》共分10册260余万字,内容涉及新安医家学术、医话、医论、医案、方药、针灸以及内、外、妇、儿、...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