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药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灰白、眼珠胀痛、瞳散神昏、干呕吐涎等。使用温里药,可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配伍。如兼有表证,应配合解表药;寒凝气滞者,配以理气药;寒湿阻滞者,配以健脾化湿药;脾肾阳虚者,配以温补脾肾药。本类药物性味辛温暴烈,易于伤津耗液。凡属热证及阴虚证应忌用...

http://qihuangzhishu.com/82/35.htm

用党参宜求真者论_《松峰说疫》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疫病所用补药,总以人参为最,以其能大补元气。加入解表药中而汗易出,加入攻里药中而阴不亡,而 、术不能也。则年高虚怯而患疫者,有赖于人参为孔亟矣。第参非素丰家莫能致,无已则以党参代之。夫古之所谓人参,即今之所谓党参也。故古有上党人参之号。...

http://zhongyibaodian.com/songfengshuoyi/699-8-3.html

煎煮的次数和煎煮时间_【中医宝典】

...而定。一般来讲,头煎以沸腾开始计算时间需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药头煎煮10~15分钟,二煎煮10分钟。滋补头煎煮30~40分钟,二煎煮25~30分钟,有先煎药需先煎10~30分钟,后下药应在最后5~10分钟入锅。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1492.html

煎药撑握_【中医宝典】

...煎煮沸后15~20分钟,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约250ml再分次服用。 不能以一次久煎来代替两次分煎。对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如何正确煎中药? 不同药方煎煮的时间不同 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591.html

中药汤剂服用方法_【中医宝典】

...1.冷服:在药液冷却后服。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均宜冷服。 2.温服: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凡平和补益药均宜温服。 3.热服:在药液比较热时服用。凡解表药宜趁热服下,以达到发汗的目的,祛寒、通血脉的药也宜热服。 4.餐前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3669.html

豆鼓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

http://qihuangzhishu.com/69/38.htm

玄参_《中药学》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辛凉解表药如薄荷、牛蒡子等品;虚火上炎者配合养阴药如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故玄参为喉科常用之品,尤以治虚火上炎者为佳。至于目赤而有阴虚火旺的症候,可用本品配合生地、石决明、夏枯草、青箱子、密蒙花等同用。治瘰历结核,可配贝母、牡蛎等同用。【...

http://qihuangzhishu.com/69/79.htm

防风通圣散_《时方歌括》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吴鹤皋曰.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鬲.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

http://qihuangzhishu.com/876/60.htm

中医中药引_中医文化医林漫话_【中医宝典】

...7根为引。而在辛温解表药中,同时加入生姜、葱白,则更增强发汗解表作用。大枣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甘遂、芫花、大戟等峻烈药时,常取大枣缓和药性,以防中毒。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温淡盐开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之功...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081.html

怎样为孩子煎中药_【中医宝典】

...,水位高于药物约一指左右。然后浸泡约10~20分钟后开始煎药。 2.煎药时开始先用大火(武火)煮开后,用文火(微火)煮约15~30分钟,这样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彻底溶解出来。解表药和清解药的煎药时间稍短,约10~15分钟;而调理和滋补的中药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218.html

共找到4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