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痰证 杂病 温病 病因病机 摘要:本文从痰证理论的历史发展角度,探讨了各历史时期痰证论治的特点和成就,经历了从痰饮论治发展到杂病治痰,再到温病治痰;从水、饮、湿的论治到百病治痰,再到从痰论治急性热病等不断发展的过程;反映了中医“痰...
...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致下陷的证候,常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者劳动用力过猛,过久损伤某一脏气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气虚证加上下陷证。即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泄久痢,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本证以...
...脉来浮大表证尔.便赤烦渴却在里.(脉浮者.表证也.小便赤而烦渴.又却有里证也.)表里两证俱见时.当用五苓与调理.(此证宜用五苓散.盖五苓治内外俱热.)又如大便数日结.头痛更兼身有热.其人小便却又清.亦是两证当区别.(大便结硬.头痛身热....
...,虑成膈证。川连(吴萸炒) 白术 半夏 藿香 陈皮 焦六曲 香附 茯苓 郁金 白蔻仁□张 营阴虚,故内热少寐。气火逆,故咽喉哽塞。拟四物以养其阴,四七以理其气。大生地(砂仁拌) 苏梗 茯苓 当归 川朴 北沙参 白芍 半夏 枣仁 姜竹茹 ...
...,属表寒里热证,治宜表里双解,祛邪外出。拟大柴胡汤加减:柴胡12g 黄芩10g 半夏15g 党参10g 枳实10g 白芍15g 川军10g 甘草6g 一剂二诊:药后泄泻一次,脐周压痛消失。午后仍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心烦思冷,皆一派太阳表实...
...胆郁痰扰证与痰火扰神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之症状。 两证均为痰热内盛之证,都有头晕失眠、烦躁、心悸、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之症状。 不同的是,从病因而言,胆郁痰扰证仅以七情内伤...
...虫证是指寄生在人体肠道的虫类所引起的病证。包括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及姜片虫病等。虫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
...大肠湿热证:湿热之邪内犯大肠,熏灼肠道,传化失常所表现的下利黏冻脓血便,或黄色水样粪便,便次增多及湿热内蕴的证候。 定 义 大肠湿热证:湿热之邪内犯大肠,熏灼肠道,传化失常所表现的下利黏冻脓血便,或黄色水样粪便,便次增多及湿热内蕴的证候。...
...弦滑。证候分析:受冷则腹痛泄泻为肠寒之证,然口苦思饮,舌红苔黄则属胃热之象。由此观之,当系上热下寒,中脘痞塞之证,故屡投温药不效也,宜寒热并用,苦辛同施。拟黄连汤原方:黄连4.5g 党参15g 肉桂6g 干姜6g 半夏10g 炙草4.5g ...
...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膈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怖,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其治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